毛阿敏成名曲《思念》唱道:“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在我放飞的梦里,蝴蝶飞落的地方,就是美丽的中山街道。
中山街道辖区,东靠车新公路,西傍通波塘,南依沪杭铁路,北枕花辰公路,地貌形态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给人以灵动美感。于是,便有了想去走走看看的好心情。
中山地域,古迹诱人
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浦西,千年上海看松江。问俗尚须松江来,赏古应向中山去。观赏中山地域的人文景观,深感此言不虚。
一看唐幢流云。唐陀罗尼经幢即唐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现存21级,高9.3米。唐经幢不仅是今上海地区存世最早的地面古建筑,而且堪称我国晚唐时期的经幢典范。1988年1月,唐经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松江举办上海之根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期间评选“十二景”,唐经幢得景名“唐幢流云”。
唐经幢位于通波塘桥东南向的中山小学校园内,老师给同学们讲述唐经幢时,总是牵动烟云往事。松江古称华亭。华亭县始建于唐天宝十载(751),是上海地区自古以来第一个独立完整的县治。华亭别称云间,典出陆机胞弟陆云在晋都洛阳张华府上自报家门“云间陆士龙”。云间,取“云从龙”之意,至唐代成为华亭别称。可见,唐幢流云,烟云漫漫,往事历历,景名托举一片高远而博大的历史天空。
相传,华亭建县前的立幢之地有涌泉冒出,云是“海眼”,故而留下许多神奇传说,如“黑鱼精”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古代松江地区水患为最,传黑鱼精时常从海眼里出来兴风作浪,尾在“海眼”口,头在“黑鱼弄”(松江老城区的一条巷弄名),故立幢以镇之。又如民间相传的《石幢下水浪声》绘声绘色,说黑鱼精用魔术害死华亭知县,变成其身,混迹于官场民间,后被知县夫人发现。知县夫人从江西龙虎山请来张天师捉妖,收于瓮中,镇于石幢之下。石幢下的水浪声,便是黑鱼精在地下翻动的水浪声。虽然,无人见到过黑鱼精,但这则民间故事却让唐经幢被历代百姓群众高看一眼,仰为定海神针一般,说它是以正压邪的祈福祥物。
从幢身刻文上看出,唐经幢始由信徒蒋复和沈直轸发起建造,立幢初衷是为超度亡灵,以报亡母等人养育之恩。时至宋代,此地因幢成巷,《云间志》记“石幢巷,在县西南一百五十步。”如今,中山小学学生不仅喻唐经幢为“千岁老人”,且组建了一个“古琴雅韵”团队,经常给“千年老人”唐经幢弹奏古琴。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至2018年新春,中山小学古琴队已连续三年入选央视录制的新春特别节目。真乃唐幢显灵,流云生韵,由南而北,飘逸京城。
二听方塔风铃。风铃唱晚,如梵音悠传,铃声清脆动听。方塔立于宋代华亭县兴圣教寺内,故名兴圣教寺塔;又因塔形平面四方,俗称方塔,景名“方塔风铃”。方塔亭亭玉立,俊拔出众。爱塔的人,说她是中山“美人”、松江形象“代言人”。据说,设计建造方塔的工匠大师,熟悉北方古刹名塔建造工艺,很想在华亭县衙大门前东南向的城河岸边,临水而建一座江南最秀丽的佛塔。但左思右想,构画不出令人满意的佛塔形态。有一天,身穿长裙的女儿在灶间站起身,灶堂口的火光将她苗条的身影辉映在白墙上。其父由此获得灵感,设计出了头出檐、瘦塔身、一袭盛唐风范的美丽方塔。清代诗人黄霆《松江竹枝词》云:“巍巍楼阙梵王宫,金碧名蓝杳霭中。近海浮屠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也许,受之于方塔最玲珑的启示,方塔景名谓之“方塔风铃”。
我登上方塔,与这座会唱歌的美丽佛塔为伴,内心感觉平静而又温和。方塔九层,每层四个翘角下悬挂四铃,共计36只铜铃,风起的时候,叮铃当啷,铃声悠远,引人遐想开去。从泰伯奔吴、晋室南迁到宋王朝南渡,松江先受之于吴地苏州和南京都城影响,后承接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的文化辐射,从曾经是“蛮夷荒凉之都”的吴越之地,越唐入宋后变为“温柔富贵之乡”。在经济趋向繁荣发展的同时,当地民风也由“好剑”变成了“尚文”。嘉庆《松江府志》记风俗云:“至宋而科名盛,故其俗文”。秀外慧中的方塔,就是“尚文”风俗润物的历史见证。
人说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挡。方塔建造时间长达26年之久,工匠的执着坚韧精神,令后人敬仰。仰观方塔木构件中的精美斗拱,我会想起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一个家族或是数代绵延的一户人家,就是在一根针、一根线上下足绣花的功夫,任凭青丝变白发,无怨无悔,始终专一。我为之感动过,真想看到设计建造方塔的一对父女得以塑像耸立!因为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两位大师,公输般和墨瞿。他俩都是鲁国人,又都是木匠出身,但名垂千古。且看技高一筹的公输般,后得“鲁班”称号;手艺稍逊一筹的墨瞿创建了“墨家”。在方塔上眺望,由衷感叹方塔之美,匠心独运,永驻人心。
三仰云间第一楼。此楼台基高6.4米,总高16.6米,现为松江二中门楼。云间第一楼始建于宋代,后在旧台基上有过多次重建和大修。2005年5月,重新修茸的云间第一楼,尚能看出台基城砖斑驳迹象,古朴依旧。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对此楼有过较为详实的记述,云:“苏州赋甲天下,府治门无丽谯。惟松江之丽谯最巍焕,下筑台基,上建危楼五楹,楼上横匾曰谯楼,楼前竖匾曰松江府,匾旁立冕服木二人,相传其中设大鼓,司更漏,规模弘敞。”晚清以前,云间第一楼的楼名比较实在,如门楼之称,系华亭县衙和松江府治门楼。云间第一楼又称谯楼、鼓楼。谯楼意为此楼较高,能登高望远;鼓楼是说楼上设有巨鼓,明代尚置有铜壶漏计时器,为司更点卯的钟鼓楼。清道光十年(1830),知府见此楼雄伟,甲于一郡,呼为“云间第一楼”。1950年,一场强台风把年久失修的云间第一楼刮去大半,仅剩下砖体台基部分;2005年修复后,楼上悬挂的“云间第一楼”匾额,为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先生手书。
云间第一楼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首先,云间第一楼是松江府城的缩影。因为它的存在,就有了名正言顺、有物可睹的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其次,云间第一楼是古代上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标建筑。在清代之前,其作为府署建筑雄峙一方,甲于一郡,已达至高水准。再次,松江府城,古为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松江府署门楼的云间第一楼,无疑是这一中心的记忆和象征。
中山史话,源远流长
溯源中山街道名出,源自松江老城区一条主要街道“中山路”。仅就这条路的前世今生而言,便相系松江半部史话。
清康熙《松江府志》云:“昔未邑之日,市东名赵店”。也就是说,唐建华亭县城之前,今松江老城区先有因赵店庙而得名的赵店集镇。赵店庙在老城东门附近,今上海照相机厂位置上,现为中山街道辖区。南宋《云间志》记“是唐之置县,固有城矣。”由此得知,西晋陆机《怀土赋》并序所言:“曲街委巷,罔不兴咏”,与《云间志》所载的“固有城矣”,不可同日而语。由志书记唐经幢立于通衢大道一侧,进而感知华亭县城主要街道时称“通衢大道”。明崇祯《松江府志》记“郡治大街自跨塘桥以东,东自华阳桥以西,贯府县两治之前,曰大街。”元初,华亭升府后第二年改称松江府。松江府也可称松郡。唐之前,郡比县小;唐以后,郡比县大。古人记松江九峰三泖,有“松郡九峰”之称。形成于元末的郡治大街,是一条东到华阳西跨塘的“十里长街”,俗称“大街”。郡治大街两侧呈“非”字形态布局,南北为巷弄。清嘉庆年间,松江府城有巷弄158条。
民国元年(1912)12月26日,孙中山先生莅临松江视察。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日机轰炸松江。1939年春,对满目疮痍的郡治大街实施拓宽改造工程,修建了一条长4910米、宽12米至15米的不等的泥结碎石路面,定名为“中山路”。1949年5月13日松江解放,人民群众在中山路上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1955年6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来松江视察工作。“国母”乘坐的汽车,行进在以“国父”之名命名的中山路上,驶向城东区联民初级社;随后,宋庆龄步行至陈永康“老来青”水稻高产田,站立田头,欣慰察看。如今,行走在中山路上,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声音回响耳畔:“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当下,中山路主干道已拓宽至35米左右,给人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历史回望和未来前瞻。
若问中山路用作地方名称,中山街道是不是最早的?那倒不是。民国36年(1947年)7月,在松江县所属的40个镇中,首次看到由爱民、丰乐镇合并后新建的中山镇。此后便是松江解放初,城区建松江市,市辖永丰、岳阳、中山、华阳四镇。市、县合并后,今中山地区属城东区、城西区、城区共辖。1957年,撤区并乡,组建城北乡。今中山街道辖区主体部分由此划定。1958年撤乡后建人民公社。1980年12月,城北人民公社改称五里塘人民公社。1984年2月,撤销公社建五里塘乡人民政府。1994年6月,撤乡建茸北镇;2001年1月,撤镇建中山街道办事处。
回顾上述历史,想起诸多往事,如通波塘东有邱家湾和袜子弄。邱家湾是一条长为600米的街巷,在松江老城区主要街巷中,除仓城秀南街的长度为700米外,邱家湾是最长的一条。邱家湾里故事很多,如娄县衙门曾驻地于此;清代镇压太平军的洋枪队统领华尔“公馆”设于邱家湾里仓沈氏宅。此外,松江是中国孟姜女五大传承地之一。相传,“华亭孟姜”便是家住邱家湾孟家花园的孟素珍。还有,明崇祯年间,徐光启的第二个孙女出嫁松江官绅许远度,于崇祯十年(1637)寡居府城北隅邱家湾,出资修造了邱家湾天主教堂。邱家湾同时与袜子弄相连,史载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郡治西向开有暑袜店百余家,“远方争来购美”。故,袜子弄留存松江“衣被天下”的历史记忆。
依稀记得,五里塘乡政府原在拱宸门外,南起环城路、北至石油仓库、长约300米的北门大街上。“北门”,是个通俗的叫法。松江府城,城开四门,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松江从1926年9月翻开石拱门改平面桥的历史;从1930年7月开始拆除城门前的月城。今府城墙仅存一小残段,现为区武装部打靶场挡弹墙。历经风雨沧桑未被日机炸毁的这段残缺古城墙,存世不易,今也存于中山辖区内。进而感叹中山街道肩负的保护传承责任如山厚重。
中山故事,丰富多彩
听说近年来有一批老同志相聚中山,矢志不渝,深入发掘中山地区的史脉、文脉和人文故事。做好这件事很有意义。因为只要留意一下《中山街道志》所载人物篇,就知柳约、朱克柔、杨维桢、袁凯、沈度、沈粲、徐霖、张骏、徐阶、莫是龙、董其昌、丁娘子、杨了公、侯绍裘、姜兆麟、姜辉麟、浦江清、夏秋生等人,皆与中山地域有缘,且无不落地有声。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山故事,时下活力迸发。先说“北有定州,南有华亭”,曾载誉中国缂丝发展史。前不久,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栏目隆重推出华亭人(今松江人)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莲塘乳鸭图》。《丝绣笔记》记“朱缂”:“风韵洗去脂粉”,“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专为宫廷选用。再说2017年“习特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京故宫模拟文物修复“托画心”,两位国家元首分别手举明代松江书画大家董其昌的《仿惠崇山水》和《仿梅花道人》图向世人展示。
元末文坛领袖杨维桢迁寓华亭,先居迎仙桥堍拄颊楼、草玄阁,后又筑室于东禅寺附近的百花潭,号“小蓬台”。6年前,松江修建天马山“三高士”文化纪念园,杨维桢与钱惟善、陆居仁生同游、死共眠的故事由此广为传播。一些海派文化学者认为,元末自杨公铁崖下,松江便成为鸿儒名硕云集之地,这是海派文化早期发祥的征兆。此外,每年七月十四日这天,松江方塔园工作人员会向游客赠送一包豆浆,意在纪念明末守护府城东门将领李待问。李待问抗清守城,粮绝之时,将家中仅存的一点黄豆磨成豆浆供将士充饥。清军破城,他临死犹告清军将领不可残杀城中无辜民众。
中山地区的红色文化激励今人,光照后代。1923年秋,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松江人民的好儿子侯绍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侯绍裘陪同毛泽东、罗章龙到松江秘密指导革命工作。1925年,侯绍裘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周恩来回忆说:“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如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同志……江苏的侯绍裘同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侯绍裘被捕入狱。蒋介石曾企图用“江苏省主席”高位引诱,遭侯绍裘断然拒绝,后被秘密杀害,毁尸灭迹。侯绍裘遇难时,年仅31岁。姜兆麟、姜辉麟的事迹同样感人。面对蒋介石血腥屠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姜兆麟的妹妹姜辉麟毅然决然,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冬,姜辉麟经李主一介绍,实现了她入党的梦想。1933年姜辉麟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时年36岁。先后壮烈牺牲的侯绍裘和姜辉麟,是松江人民心中永远耸立的红色丰碑。在松江烈士陵园,想到当下流行的一句话:人要为自己活着,才算真正活过一回。与革命先烈相比,过上好日子的我们,当重新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情怀,在新长征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中山景象,彩蝶纷飞
今年1月下旬,松江下了一场十年未遇的大雪,雪花像漫天蝴蝶飞舞,舞动迎春一幕。在这寒气袭人的冬天,我回想起前些年顶住外部经济压力的中山街道,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中,迎来了静悄悄的黎明。随之,如唐代刘禹锡诗叹那样:“凌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以科创驱动为核心的中山街道,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5亿元,增速达6.62%;财政总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1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9.3%。此外,随着总投资100亿元的海尔智谷落户中山,有望看到松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重要一极。还有,飞科电器、可得眼镜、奔腾电工、中联重科等企业税收增速均接近20%;中原内配、国信灵通等上市和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入驻中山;飞科电器实现企业主板上市,嘉妮诗在新三板、凯胤投资在股交中心成功挂牌……一串串跳跃的数据,一个个利好的消息,呈现中山一片彩蝶飞舞景象。我欣喜的看到在当地三家超亿元的纳税大户中,飞科电器是飞在最前面的“那只蝴蝶”。
中山景色,魅力诱人,吸引四方宾客慕名而至。在沪松路西侧的洞泾港沿线,有一条松江城区最长的花园岸线,花开时节,7万余平方米的桃花、樱花林繁花似锦。还有初步建成的“五龙湖”休闲绿地,呈现“两河”(通波塘、洞泾港)、“一湖”(五龙湖)、“一绿廊”(6000亩绿地)的城市生态景观,就连唐经幢所在的经幢小区,也荣获“最美网红小区”称号。此外,由万达广场、麦德龙超市、月星家居等商业综合体组成的西部商圈,2017年销售额居松江第一。还有,落户中山的凯悦酒店,拥有国际顶级品牌;富悦酒店被评为中国十佳最受欢迎会议会展酒店;五龙广场顶楼建成了松江首家屋顶商业休闲广场。这一切,皆以品质至上、处处皆美而聚人气,花引蝶来,民乐其中。
中山街道的人文建设也有令人看好的景象。例如,传统乡贤文化在中山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街道正按照人文松江建设要求,积极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又如,2017年中山街道被上海市群艺馆授予“首批上海市江南丝竹项目保护传承基地”荣誉称号。再如,中山文体团队如蝶恋花一般萦绕社区家园,参与并组织开展了近百场文艺活动。据悉,通波塘东的袜子弄路西临河一带绿化中见文化、路东围墙一线展示工匠精神风采的构想,也在当地领导的谋划之中。
中山地域,古迹诱人、史话悠长、故事精彩、景象迷人,让我看到了中山人不一样的气质和禀赋,即中山人有着彩蝶纷飞的梦想,有着美感、诗意、品质的情调和格调,有着一旦想好了的事,一定要比别人做得更好的务实行动。设计建造方塔的工匠大师是这样;以缂丝工艺成名的朱克柔是这样;家住松江东门外双庙桥、“织成细布光如银”的丁娘子是这样;家住松江南门内龙门寺西、被称为“人文画典范”的董其昌也是这样;当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中山人更是这样。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做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唱的歌。一个崛起的美丽中山,让我看到了唯实唯干的成就和精致精细的匠心风范,还有一代新乡贤和中山人追求并创造生活美的新时尚、新品味、新格调。故而感言:中山美,彩蝶飞,飞落中山尽朝晖;心妩媚,客已醉,人在中山不思归。(来源:人文松江 作者: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