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曾一果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城市题材创作成为越来越突出的文学现象,批评界和研究界对这一现象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些关注中,曾一果教授的《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其独特的理论视野和学术贡献。
不同于已有研究大都把“城市文学”理解成“城市题材”的文学,曾一果在其著作中构建出了一种新的小说与城市的关系,即“城市想象”。书中道:“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作家、文本与城市的关系,也就是说作家在文本中,是如何表现他对‘城市’的理解,无论是乡土题材的作品,还是在城市题材的作品中,只要这个作家有意识,甚至无意识地提到了城市,这都是我们要考察和理解的对象。”所以,这部著作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城市题材小说,还包括了体现作家“城市想象”的乡村题材作品,这一研究范围显然打破了之前“城市文学”研究的局限。书中详细分析了铁凝在八十年代初发表的小说《哦,香雪》,指出这篇小说虽然以农村为背景,却成功通过一个乡村姑娘来抒发对城市的憧憬,这就是小说的“城市想象”。
“城市想象”是这部书的核心概念。曾一果对以往研究从“物化”、“欲望化”的角度来解读城市文学颇为不满。伊瑟尔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加入了一个重要的中介物——虚构。“正是虚构化行为的引领,现实才得以升腾为想象,而想象也因之而走近现实。”就伊瑟尔的解释来看《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一书中“想象”的内涵,应该包含“虚构”和“想象”两个层面的意思。作家对城市的体验、理解和看法构成了他们想象城市的基础,他们用创作行为虚构小说,把他们对城市的想象纳入文本的构架中,从而完成“城市想象”的过程。所以,这部著作中的“城市想象”既包括了作家的主体意识,也包括了文本的构造图景。该著详细论述了王安忆为何会用“村庄”概念来超越城乡对立的叙事界限,汪曾祺为何会在八十年代初创作出《受戒》这样的作品,叶兆言为何通过追溯城市的历史来表达他的怀旧感受……这些论述都把作家和文本联系在一起,构筑起“城市想象”的空间。
这部著作的另一个重要思路是把“城市想象”历史化。该书认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许多研究著作应该说都属于共时性的研究,即使不同时代,研究范围也比较狭窄,缺乏文学史的眼光,不能把作品放在一个历史过程中阐释”。鉴于这样的不足,此书分别用乡村传统、都市经验和全球化语境三章来论述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想象”,基本展现了八十年代初至新世纪“城市想象”的历史进程,作者强调“这三种历史形态之间,在历史的总体格局上具有过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