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兴业,以业兴城。“五个新城”建设进入全面发力、功能提升的关键期。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昨天表决通过了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下放管理事权、加强产业指引……围绕新城建设中诸多瓶颈难题,法规条款积极回应。
“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将新城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希望之城、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看来,新城建设尤其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精准靶向解难题,加快推动更多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在新城先行先试。
错位发展,放大产业集群竞争力
新城发力,产业为先。
调研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发现:企业容易扎堆人人看好的前沿赛道,园区则将目光集中于头部企业,“五个新城”出现产业同质化趋势,尚未形成发展合力。
在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李刚看来,“大产业中也有小赛道”。比如,生物医药产业中包括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等细分领域。新城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有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具体领域,靶向发力。由此新城之间的产业发展才能形成协同、互为助力。“拒绝产业同质化,并不意味着拒绝自然的市场竞争。”在他看来,只有在充分市场竞争、要素流动中,产业效率才能实现最优配置,而政府要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决定》明确:市经济信息化部门应当会同相关区人民政府制定产业指引。即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充分互动,让“五个新城”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关键环节,提升主导产业能级,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事权下放,扩大建设发展自主权
“能否做到新城事新城办?”调研过程中,不少企业诉出心声。提高新城办事效率,不仅事关聚企业、强产业,更关系到能否长久地留住人才。而办事效率,直指事权下放。
参照长三角城市群其他重要节点城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认为,新城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规划、土地投资、人才保障等领域加强统筹协调能力,提升行政服务效率。
《决定》进一步明确下放管理事权,扩大新城建设发展自主权。具体来看,将按照效率优先、服务发展的原则,依法将符合新城功能定位、有助于推进新城建设、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和促进高效治理的行政审批权等管理事权下放。
下放事权由谁来承接?讨论中,有委员建议可探索把部分事权下沉至新城管委会,持续充实一线管理队伍。《决定》明确,相关区人民政府(含相关管委会)是推进新城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因地制宜创新各项政策和措施,承接下放的管理事权。
二次开发,塑造美美与共新风貌
新城功能的提升,盘活用好存量用地是关键。
审议中,王醇晨委员抛出调研数据。目前,“五个新城”存量用地规模已占到建设用地总规模70%以上。“这意味着不能走大拆大建的开发老路,必须走以存量更新为主的建设新路。”《决定》明确,建立健全新城国土空间规划的评估和动态维护机制,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规划进行深化优化。阎锐认为,定期评估机制能让顶层空间要素规划及时跟上新城建设现实需求,更好地支撑新城存量土地二次开发。
委员们认为,新城开发需要的是一种“模式创新”。比如,高标准推进新城内的建筑、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空间品质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加强新城和老城区生产布局、生活环境、生态空间的一体安排和功能协调。“塑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城风貌,看得到过去,也看得见未来”。
作者:王嘉旖
编辑:施薇
摄影:赵立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