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宁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秉承“精心、精彩、精品”的宗旨,进一步完善融“选苗、育苗、出苗”于一体的群文新作创作体系,不断拓宽思路、创新形式、提升层次、整合资源,原创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群文精品不断涌现。本期的“公共文化示范区创新发展”系列报道,一起来了解长宁区群众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化正确导向,厚植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去年9月,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在河北雄安新区举办,长宁原创作品口琴重奏《爱上这座城》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而这部被大家称赞“很民间、很上海”的作品,也将长宁的包容、活力和时尚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这并非长宁第一次获得“群星奖”这一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项。早在2019年,长宁的原创作品《和·鸣》便获得了第十八届群星奖。这部选用了古琴、手碟、迪吉里度管、沙克、中国大鼓、竹笛、口弦、钵盂等8种中外乐器的作品,通过艺术构思,把古老到年轻的声音跨时空融合,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元素交融碰撞,以和谐动听的旋律,表达了对“和·鸣”世界的美好愿望,也展现了长宁不俗的群文创作实力。
《爱上这座城》与《和·鸣》只是长宁群文创作的缩影。近年来,长宁群文创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鼓励创作人员深入基层采风、指导和体验生活,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融入了长宁深厚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底蕴。
其中,有以愚园路社区治理为主题的原创话剧《微光》,以志愿者为主题的男女生二重唱《雪花的故事》等结合大民生项目,挖掘身边事迹的作品;有《龙华!爱永垂》《冲上云霄》《小巷总理》等讲述了各群体真实奋斗历程的作品;有《书场》《紫藤花开》等展现城市发展进程、人民生活进步的作品;有《呼吸》《逆行中的你》等以小切口凝练大情怀的作品;还有曲艺《小小钱币上上智》、舞蹈《我们的书苑》和以西郊农民画为主题的舞蹈《古井趣事》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品。这些群文创作不仅融合了长宁区域特色,更彰显了时代精神。
加大机制保障,激发基层群文创作热情
在强化正确导向的基础上,长宁始终把加强创作水平作为提升公共文化内容供给效能的重要环节,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契机,多措并举夯实创作基础,为新时代群文创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长宁不断完善扶持机制,打好《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组合拳,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建立“区级创作孵化基地”,通过总分馆机制抽调各单位、街镇业务骨干组建创作执行小组,定期开展“聊聊创作这点事”座谈会,从选题、构思到作品成型的各环节深入探讨和打磨。组建创作青年团队、馆办团队,联合专业院团、协会等机构,实现了社会化合作,强化艺术中心的全区群文创作枢纽作用。《爱上这座城》的创作者孙彬彬对此感受颇深。
孙彬彬是一名新上海人,现任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音乐指导,而《爱上这座城》,正是她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任创作干部时酝酿打造的。近年来,在长宁文化创作机制的激励下,孙彬彬等文艺工作者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一系列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并扎根群众,体现长宁发展,彰显上海城市品格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长宁对选拔机制的强化也不断激发着群文创作的热情。据悉,每年年初,长宁都会向全区公开发布“创作召集令”进行作品征集,由区创作中心召开作品小样专家选拔会,举办“不同凡想·聚艺虹桥”展演活动对作品进行初评,选拔优秀作品参与市级赛事。与此同时,还会开展定制式专家辅导会,针对参赛作品精准提升层次格局,并以此为平台邀请市民广泛参与讨论,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充分贯彻于作品选拔各流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长宁还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利用长宁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奖励在全国赛事中获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每年协助指导原创作品申报市级群文扶持资金,支持获奖作品走向各地展演,为创作者提供高质量培训机会和广阔的展示平台。音乐小品《远方》、小品《新年快乐》分别在第十四届和第十六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中获大奖和金奖,歌曲《雪花的心愿》获2020首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大奖及2021第九届全国文化馆“地市级百馆联动”文旅嘉年华活动优秀展演奖……群文创作的成就,不断在长宁开花结果。
联动各方资源,促进创作成果惠及人民
优秀的成绩并未让长宁的群文创作止步不前。近年来,长宁群文创作始终在探索一条以提升百姓获得感为目标、凝聚各方力量为途径的创新之路,让“从群众中来”的成果又通过各种形式“到群众中去”。
2021年,由长宁区与上海广播电台共同打造了红色原创广播剧《前夜》,收获了百万收听量;2022年,双方再度推出《倾听长宁:海派考古》等系列原创广播剧,融历史文献、戏剧场景再现、专家点评于一体,多维度呈现了长宁丰富的红色故事和海上传奇,在喜马拉雅APP、阿基米德FM、话匣子APP平台播出,播放量超过百万人次……
这样联动各方资源打造的的群文创作和文旅活动,在长宁并不少见。近年来,长宁加强社会力量融合,通过开展专业版画艺术家进校园、“小手印”少儿版画推广交流公教活动、“生肖绘画到社区”等美育实践,持续发挥基层群众的原创能力,为群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与此同时,长宁还积极推动全民艺术普及。2021年以来,长宁区共有7个作品获上海市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优秀新作奖”,8个作品获“新作奖”。丰硕的群文创作成绩,也带动了基层群文团队蓬勃发展,截至目前,长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区、街镇、居民区群文团队共有1238支,类型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摄影等各门类,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同时,长宁还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内容,推动全民美育,提升市民大众艺术审美。与华阳路街道合作打造全市首家邻里弄堂开放式的社区美术馆——“华漾美术馆”,并定期举办创作和公教课程,社区居民作为主人翁独立承担美术馆运营的各个环节,生动展现了长宁全民艺术普及水平的不断提升。
接下来,长宁还将继续坚持群文创作的正确导向;让群文创作助力文化品牌建设,让文化品牌为群文创作提供平台;不断完善机制,激发群文创作活力,生动展示和实践了“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美好愿景,为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提供软实力支撑。
来源:上海长宁
编辑:颜玮韵
责任编辑:王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