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 “救助与打捞”论坛在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行。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主办,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承办,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支持。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海上人命救助、港口航运、装备制造、船舶检验、航空工业等相关单位约200名嘉宾代表,围绕“共建开放创新救捞,同奏全球航运强音”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商平安、智慧、高效救捞发展之计,为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海上安全保障。
论坛期间,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水运局局长李天碧致欢迎辞,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致辞。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国际海事组织海事亲善大使徐祖远、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王雷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李天碧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伴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逐渐走深走实,中国海上救捞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初步建成了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海空立体救捞网络,在重大抢险救灾和国际重大救捞任务中展现大国担当。他指出,中国救捞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救捞装备的科技含量,促进救捞核心技术和装备提质升级,打造更可持续的救捞行业,提升全球海上救捞保障能力。
王为人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此过程中,交通救捞为上海港安全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保障。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与交通运输部海上救捞力量携手共进,充分发挥上海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开放枢纽门户等优势,推动专业救捞力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对接,助力专业救捞队伍高质量发展。
徐祖远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海上救助打捞为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清洁构筑坚实的安全网,是海上交通运输安全最后一条防线。面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和形势,海上救助打捞应不断凝聚开放合作共识,同筑全球航运业安全保障之基。对此,他建议,海上救助打捞要加强推进国际和区域协作,提升海上突发事件的共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现代新技术与安全应急深度融合,推动应急打捞处置技术研发实现新突破,加快提升海上应急效率和处置效果;不断深化救助打捞领域国际间交往与合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协作训练演练,加快提升国际海上救助打捞、灾害救援应急响应和执行能力。
王雷在主旨演讲中介绍,救捞体制改革20年来,中国救捞在装备建设、人才队伍发展、科技创新、积极参与国际救援等方面取得跨越性发展,累计成功救助中外遇险人员5.3万余名,成功救助遇险船舶2900余艘,有效保障了海上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环境安全,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他表示,当前通航环境日益复杂,中国交通救捞将始终坚持把人才、装备、技术等方面的集成体现,作为衡量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标准,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积极推动航运安全应急保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外,中国交通救捞也将积极探索,在体系建设、队伍建设、科技赋能、合作机制等方面攻坚提升,努力以更高水平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各方一道,携手打造航运安全应急保障新高地。
本届论坛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命题,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聚焦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围绕中国救捞现代化建设、国际海上搜救合作、非常态海上险情应急处置、全球航运发展等热点问题建言献策,深层次推进航运、救捞技术交流、融合互促、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创新的全球航运新格局。
论坛上,还举行了“交通救捞建立救助直飞送医网络”重大成果发布仪式。
据悉,救助直飞送医模式,能够为海上危重伤病员节省1小时左右的救护车转运路程,争取更多黄金救援时间。2019年起,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率先开启救助直飞送医模式。目前,救捞系统5家救助飞行队均能够常态化执行救助直飞送医任务,已执行救助直飞送医任务78起,92名危重船员和渔民得到有效救治,救助成功率100%,为海上危重伤病员开辟出一条空中“生命之路”。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