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视频博主、常住在上海的老北京“FU大爷”而言,城市的每一幢建筑都是可阅读的。骑着二八大自行车,骑行在上海街区,大光明电影院地上的密码、徐家汇大教堂的拼音,甚至外滩花盆设计,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对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教授楼嘉军来说,魔都可以用三个词归纳:“有腔调、有格调、有情调。”
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佳音的表述更为诗意:“行至衡复,可抵人间漫长。”
上海徐家汇商城(集团)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副部长黄丹妮以一组老照片讲述徐家汇商圈的发展史,也展示了新变化。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汇讲坛了解到,不同人眼中,喜欢魔都、来到魔都、留在魔都的理由成千上万。但专家们不约而同认为,上海各处地标,从流量到“留量”,从长板到样板,从网红到长红,文旅消费势头正劲。就比如第34届上海旅游节定于9月16日至10月6日举办。2023上海旅游节期间,徐汇区也将举办一系列限定活动,音乐快闪、门票半价、AI钢琴课、限定主题导览、节气素养课、诗会……玩出不一样的精彩金秋。
赋予文化和社交属性
来徐家汇的理由千千万:逛个街、吃个饭,到书院里来看看书,到徐家汇公园散散步。徐家汇商圈人文聚集、史集荟萃、商贸繁荣、交通便利。商圈里有上海首个4A级开放型的都市旅游景区——徐家汇源、徐家汇天主教堂、拥有150年历史的徐家汇观象台,还有上海近代现存最早的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书院也在今年向大家亮相。“就是这些文化的建筑集群,孕育了我们近代乃至上海,以及中国的科学文明发展,也使得我们徐家汇有一个‘海派现代资源’的称号。”但黄丹妮说,要让大家来徐家汇旅游还需要更多的理由。
徐家汇商圈至今已经快要有30个年头了,其间也历经多轮的转型发展。“当我们商圈的购物属性已无法成为吸引消费者关注的唯一理由时,我们更应该赋予这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文化属性和社交属性,来触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以满足这些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于是,徐家汇商圈有了一系列探索,比如商圈几块户外大屏上的网红橘猫,意外出圈,戳中了所有人;其与《原神》的制作公司米哈游一起在商圈做了新游戏,分别深度还原了游戏里面的一些场景,并设置集章打卡任务活动……反响出人意料的火爆,叫好又叫座。
“‘流量’到‘留量’”
citywalk在这座城市早就有了,“我们一直在走”,甚至有了多年的准备和铺垫。
这是楼嘉军的观点。2007年上海颁布了一个法案条例,就是64条马路永不拓宽。但是到了2017年,64条不拓宽马路走过10年,大家回头看,忽然发现,上海怎么变得这么美,上海怎么这么有腔调、情调和格调。
因此,在衡复风貌区来一场Citywalk,静静品味老建筑的文化底蕴,不外乎是假期中的一个好去处。姚佳音介绍,在衡复两个小时的Citywalk中,可以在武康路的街区、安福路、五原路这些小马路上多走、多看,去挖掘这些背后的人文故事。而在今年第十届复兴艺术节中,可以邂逅快闪音乐演出,也能来一场风貌区的Citywalk,还可以在特色商户中享受优惠权益。此外,街头巷尾还藏身了“复兴猫”,大家可以找到它们并了解它们背后创作的故事。
这些景还是要从“‘流量’发展为‘留量’”。楼嘉军以外滩为例,“最初只是个观光的功能,我到这里拍个照,打打卡就走了。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年外滩在变化,‘流量’到‘留量’,是流动的量成为留下来的量,外滩这个地方除了看以外,还得消费、参与。”只有走进酒店,走进大楼,坐在里头喝着咖啡、看着建筑、环境,你就了解这栋建筑讲给你听什么故事,每一扇门后面都有一个故事,这就是外滩最惬意的地方。
作者:王宛艺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