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20年间,一条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到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再到促进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科学路径日渐清晰。日前,浙江省林业局主办林业践行“千万工程”媒体采风活动,记者们奔赴浙江临安、德清、长兴等地,探索浙江如何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
唤醒沉睡“资源”变成富民“资产”
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地处天目山山麓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距临安城区30公里,由石门、龙上和大山三个行政村组成。该村落群海拔从200米到1170米不等,森林覆盖率达96%,负氧离子达10万每平方米。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把这些村落串珠成链,沿着盘山公路目之所及一片郁郁葱葱,潺潺流水、渺渺炊烟把村庄、竹海、梯田笼成一幅唯美的水墨江南图。“龙门秘境”村落景区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道、古井、古民居,但一直藏在深山无人知。
“近年来,我们抓住省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建设契机,重点推进以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临安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所在3个村累计发放新版土地承包权证1095本、第一批房地一体不动产证书1107本。另外,在此基础上流转土地、山林3000余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1600万元,颁发经营权证5本800余亩,流转闲置房屋32幢。通过盘活资源,3个村每年分别获得租金收益20万元,老百姓的闲置农房也由原先的零收益提高到每年每幢租金1万元以上,沉睡的“资源”真正变成了“资产”。
“因为外婆家就在这里,所以这里储存着太多的童年记忆,长大后虽然离开农村走进大城市,但这里永远是我割舍不掉的乡愁和依恋。”杭州龙门秘境景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娄敏说,几年前回到这里,看到年轻人大多都已经外出务工,村庄也日渐破败成为“空心村”,感到痛心不已。
“村里的茶叶、竹笋卖不出去,高山蔬菜烂在地里实在可惜,刚开始就是单纯的介绍朋友买点农产品,帮助老乡买点山货。后来发现,外来的朋友非常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很多人来了就想多住几天。”娄敏说,2017年,临安区启动三年打造30个“村落景区”的升级版 “美丽乡村”工程,向全社会招募村落景区运营师。娄敏凭借曾在外贸、内贸市场打拼多年的经验,还有对家乡的了解,成功从几十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石门、龙上、大山三个行政村的“大管家”。三个村合围而成、占地55平方公里的“龙门秘境”应时而出。
近年来,随着千年梯田、野餐露营、攀岩探险等项目的开发, 龙门秘境的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名声越来越响亮,游客也越来越多。“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开张三年多来,累计吸引青年、新乡贤40余人回乡创业,引入社会资本1.5亿元,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20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427万元,带动200余位村民“家门口”就业。
从“生态佳”到“生态+”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德清县,湿地面积达36平方公里,是具有多样性景观的典型天然湖泊湿地,湖区内有港汊1000余条,大小土墩600余处,形成湖中有墩(岛),墩(岛)中有湖,港汊纵横,水网交错的独特水乡景观。然而,曾经的下渚湖是一个令人扼腕的垃圾湖、大型水产养殖场,存在水体污染严重、湿地功能退化、生态结构单一3大突出问题。
如何解决下渚湖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德清当地政府的重中之重。为此,当地政府先后编制《下渚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围绕规划的实施,先后对红线范围内农业养殖全部清退,共清退陆域500亩养殖场,对105户农户实行整体拆迁。另外,先后实行了多轮生猪养殖整治,共关闭生猪养殖场200家,存栏5.3万头。同时,全面推进“一根管子接到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环湖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全部纳管,受益农户10432人。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浙江省林业局、省财政厅联合出台《浙江省重要湿地生态保护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创新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德清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钱江介绍,政府每年落实对湿地行政村进行奖补,带动全民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工作。如今的下渚湖充分发挥了湿地的“绿肾”效应,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包括朱鹮在内的800多种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下渚湖先后被命名为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基地、国家级野大豆原生境保护点,并获评“中国最美湿地”称号。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资源,下渚湖成为长三角旅游休闲的重要目的地,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120万人。下渚湖二都小镇依托“水下森林”,打造了“湖色森鲜”夜市,游客数量比往年同期翻三番,带动了二都小镇的农户农产品销售和民宿业、餐饮业的发展。
“湿地碳汇交易,就是利用湿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实现碳减排,所减排的碳量用于市场交易,实现碳中和。”钱江介绍,2022年,德清抓住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林业碳汇试点机遇,通过“两山”合作社向下渚湖街道收储了1万吨湿地碳汇指标,并向德清农商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和青春宝等3家工业企业出售,推动湿地碳汇生态补偿交易在全省率先落地。
如今,德清的湿地碳汇生态补偿模式已被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蓝皮书收录。未来,德清还将建立“水下碳储库”,打造形成“水治理——水生态修复——水下森林打造——湿地固碳增汇”新路径,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再添新彩。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