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老厂房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还带动周边街区升级焕新……在杨浦城市更新的故事中,上钢二厂转型成为互联宝地的篇章是工业用地“蝶变”的典型。
创建于1942年的宝武集团上海第二钢铁厂,素有“中国线材工业的摇篮”之称,曾是国内第一家线材生产企业,也是全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独立轧钢厂。2010年,上钢二厂整体停产,大部分厂房闲置。
互联宝地历史照片
2015年起,杨浦区与宝武集团合力推动二钢厂地块转型,并于2019年启动互联宝地存量工业用地转型项目建设和区域城市更新,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助力杨浦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建设。至此,老厂房焕发新生,成为“双创”园区,书写工业地块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实践,。至此,老厂房焕发新生,成为“双创”园区,书写工业地块城市更新的探索和实践,开始了“互联宝地· 杨浦园”的新征程。
互联宝地改造后(一期)
互联宝地存量工业用地转型项目整体保留工业风貌,建成特色产业办公空间“互联网+创新创业产业园”,并释放城市公共空间,完善市政路网,增加公共绿地,项目有效盘活利用了存量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工业用地存量更新改造与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多方合力携手打造出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产城居融合”新形态。
此前,项目获得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八届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类别建筑创作奖。近日再传喜讯:互联宝地· 杨浦园荣获2021—2022年度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更新改造银奖。
这一工业用地的成功“蝶变”,背后充满人文关怀的先进设计理念。一起走进“互联宝地· 杨浦园”的转型故事,发现更多亮点吧!
融合“老”与“新”
城市更新项目作为历史长河的见证,文化变迁的载体,展示了历史建筑在当代环境中的重塑与再生。如何在尊重历史、继承其精华的同时,使建筑焕发新生命力且符合当下发展需求,成为城市更新中的热点话题。互联宝地存量工业用地转型项目坚持“留改拆”并举,在更新中传承老工厂的文化与精神,融合现代创新元素,塑造特色风貌,彰显城市魅力。
园区整体规划设计以“瞻前顾后,与古为新”为改造理念,保留原有历史建筑文化和工业特色的同时,让各领域的特色工艺设计和先进理念汇聚于此。它延续了厂区历史肌理,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高空间结构,引入了新功能使老厂房焕发新的活力。新建部分的双高塔设计与保留老厂房的低矮建筑群相呼应,强化工业风的立面特色,成为了大创谷功能区的双塔地标。
园区内17号建筑改造前后对比
此外,项目通过可再利用材料、循环材料,采用绿色认证建材、中心景观庭院与外墙垂直绿化结合的复层立体绿化、钢结构加固、节能节水、楼宇自控等技术策略,打造“健康、舒适、人文”的办公环境,配备2.3万平方米的绿地水景,让租户真正获得花园中办公的生态体验。
推动区域整体更新
项目坚持自下而上的更新需求与自上而下的规划引导相结合,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项目化推进,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坚持区域统筹,整体推进,统筹建筑空间、滨水空间、街道空间、绿色空间和地下空间全要素控制,推动区域整体更新。
杨树浦港滨水空间
项目释放的土地和公共空间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未来,创新的道路和公共空间建设,将促进并支撑区域间的交流融合和服务共享;养老、托幼、卫生、智慧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水电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善,将便利居民生活,消除多年来区域积水内涝的困扰,提升街区环境面貌,保障区域供电。同时项目将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杨树浦港滨水景观、建设市民健身步道等滨水绿地空间将得到提升;眉州路公共绿地结合生态水景、竖向地形设计等,将因地制宜落实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杨树浦港滨水空间
眉州路下穿建筑
眉州路下方下沉广场
转型成功后的互联宝地,集聚发展智慧城市、数字新媒体、工业 4.0 等核心产业,当前引入了美团、得物、福特汽车等企业,现已形成以人工智能、电竞、互联网+平台为主导的园区布局,打造以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为主导产业的双创示范基地。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展出85个城市更新最佳案例,其中杨浦入选12个,互联宝地存量工业用地转型是其中之一。
下一步,杨浦将创新与转变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以区域整体焕新为重点,突破难点,增添亮点,全面有序推进点亮新域、美好新居、品质新景、焕活新筑、迭代新产、再造新业“六新”行动,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杨浦实践。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上海杨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