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中国抓住文博数字化转型时代发展趋势,在2023服贸会正式发布《文化无界,数字焕新——文博数字化转型初探》报告,建议文博单位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以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以效率和体验提升为核心目标,大胆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在藏品管理、展览、教育、科研、内部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呈现方式,引领全球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潮流,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
文博数字化转型是健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从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来看,传统的以馆藏资源为核心,藏品保护、管理和宣教服务等职能封闭运营的发展模式,不仅在日益强调开放共享的当下面对内部运营管理时显得捉襟见肘,同时更无法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难以为全体国民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供给。
当前中国数字文博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合伙人李良在服贸会表示,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文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云展览、云教育、云直播等线上展览、参观的方式,使数以亿计观众足不出户、共享博物馆发展成果,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从动因上来讲,中国文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文博单位在数字经济时代条件下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文化强国基调下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数字技术不断渗透助推的结果。
根据毕马威中国的这份报告,随着数字建模、人工智能、扩展现实(XR)、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日趋成熟,博物馆数字化应用场景愈加丰富,传统博物馆形态面临重塑。
博物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字人,可以与游客进行实时互动,极大缓解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压力。数字人不仅可以作为虚拟讲解员为不同的游客讲解藏品故事并答疑解惑,同时还能作为形象大使与营销官在网络世界为全球各地的人讲述博物馆的特色故事。
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为代表的XR技术在博物馆展览展示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具有互动性、沉浸感的虚实结合的数字体验,增加了博物馆展览的趣味性。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推出ARAPP,游客打开APP后扫描标本二维码,便能够看到3D数字标本,与静态的实体标本不同的是,数字标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可以与游客进行互动。
报告认为,在新的理念和新技术视角下,博物馆的数字化在藏品、科研、展览和文传等领域将呈现出五大发展趋势:藏品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逐渐从二维向三维进化;统一的数字资产库,数字资产的开放共享和交流合作将是大势所趋;线上数字展厅建设方兴未艾,云观展和直播观展成为一种潮流;线下展厅全面应用数字技术,更加注重交互性、沉浸式游览体验;数字营销和数字IP打造将成为博物馆品牌传播和商业化运营的重要手段。
基于中国国情和国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实践并结合毕马威中国在文博领域的数字化经验,报告还总结出了文博数字化建设的五大理念。
以人为本: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化建设中要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重视体验打造,为观众参观服务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的贯通和交互,体现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同时,要尽可能覆盖和惠及更多群体。
数据为核:中国博物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紧紧围绕馆藏特色资源,按照馆藏资源开放整合的标准体系,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藏品价值利用的最优化。
业务导向:数字化建设要服务于博物馆整体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构建数字化场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合理开发各服务功能板块,支撑博物馆业务发展和运营管理。
开放共享:博物馆你只有通过开放和共享才能有效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并共享文化成果,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合作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
守正创新: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站在博物馆学角度,关注人文历史类博物馆和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办馆理念和功能定位等方面差异,提升观众体验和管理水平,引领文博数字化发展潮流。
据了解,作为领先的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毕马威中国长期深耕文旅行业,在文旅产业规划、消费者运营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实践。在文博数字化转型领域,毕马威中国能够提供从规划设计、生态赋能到落地实施等全方位的闭环解决方案。
作者:唐玮婕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