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援青医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王旭阳为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定向穿刺引流术,此技术在果洛州尚属首次开展;六院泌尿外科张楷乐医生为76岁藏族牧民开展微创手术,治愈排尿困难,该手术在青海属先进技术;六院骨科徐佳医生成功完成首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新一批医疗人才援青不过月余,已开展多项先进技术、填补不少医疗空白。
从2010年起,上海先后派出4批40名专家赴青海省果洛州开展长期的“组团式”帮扶工作,共为果洛培训医务人员18000余人次,接收医疗骨干来沪进修培训710余人次,开展远程医疗咨询520多例,远程病例讨论160多次,为果洛建成一批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帮助果洛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为解决藏族群众的看病难问题贡献“上海力量”。
2小时,州县乡村四级联动
“是上海‘曼巴’(藏语,医生)救了我的命!”康复出院的扎巴难掩激动。
扎巴来自果洛州达日县,因大量自发性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达日县转院至果洛州人民医院。
病情严重,刻不容缓。上海市“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与时间赛跑,开展多学科会诊,并联合玛沁县人民医院脑外科、甘德县人民医院重症急诊科多方专家,及时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这种快速诊断、及时转运、州县联合、强强联手、多学科协作联合救治患者的新模式,开创了果洛州人民医院救治此类患者的先河。”上海第五批援青干部、果洛州人民医院院长周峰说。
自去年8月开始,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联合上海对口支援的甘德县人民医院、玛沁县人民医院共同打造“2小时医疗救治圈”——即遇到难以处置的疑难杂症、危重急症情况时,通过电话联动,由120救护车把病患转诊到州人民医院进行救治,避免既往经长时间转送西宁等地,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若病人不便转运,则由州人民医院医疗组出诊。
方案实施至今,已累计收治下级各县乡级医院转诊疑难杂症、危重急症患者83例。“‘2小时医疗救治圈’对综合应急处置是重要考验,涵盖科室多、难度大,多学科联动要求高,需充分联动州、县、乡、村四级医疗资源,给予病患最及时的救治。”周峰介绍,“另一方面,多学科救治平台对当地医护人员是一个锻炼,通过联合处置‘传帮带’,提升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携手开启转诊绿色通道让“大病不出省”
甫到果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张可医生就发现,一例新生儿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患儿早产2个多月,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仍存在明显的呼吸困难。检查后,张可判断,当地的呼吸机操作技术较落后,无法提供足够呼吸支持力度。在张可医生的指导下,当地医生王海燕根据患儿病情个体化调整、优化呼吸机参数后,患儿病情快速改善,4天后成功撤离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
王海燕说,这种理论结合临床病例的带教方式,使其深入了解了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有助迅速提高自己的呼吸机治疗技术。
今年年中,上海市第五批援青果洛州人民医院医疗小组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专项表彰。周峰表示,医疗小组7人上半年在急危重症处置、高难度手术、医学义诊等方面惠及藏族同胞近万人。“下一步,有望扩大‘2小时医疗救治圈’联络范围,果洛州人民医院与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等8家医院共同开启转诊绿色通道,争取让果洛病人‘大病不出省’,持续提高医疗质量,让当地民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州委副书记、副州长赵勇表示,果洛州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融洽度高、创新度高、引领度高,成效显著。今后沪青双方将不断强化两地医疗卫生领域互访交流,为受援地培养一批技术过硬、本领过硬、业务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将上海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科室,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作者:付鑫鑫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