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50名高校大学生、24家委办局和街道的岗位体验、15份优质调研报告……日前杨浦区2023年上海高校优秀大学生暑期实践营结营。与往年不同,此次杨浦区委组织部会同团区委一同开展活动,通过团组织推荐各校优秀学生,再通过几轮筛选,好中选优,跨前一步为杨浦区选拔和培育未来人才。
今年是杨浦区创新发展20周年。不久前,杨浦出台相关意见,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新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暑期实践营是杨浦区跨前一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的重要举措。营员的招募与选拔与选调生同标准,希望借此尽早发现、吸引优秀人才,让新鲜血液带着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加入到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进程中来”,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认识不同的基层
“一个月的实践让我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不易,对群众的急难愁盼也深有体会,这些都是学校遇不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经验知识”,来自东华大学的杨雨箫在大桥街道实践,她用“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总结了这一段实践感受。“我发现做好基层工作要有个人魅力,居民才肯‘卖面子’。这‘面子’就来自于多走访,敲响每个居民的家门、心门,在唠家常的过程中去发现他们的诉求,并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获得居民的认可。”杨雨箫说,在杨浦的实践坚定了她投身基层工作的信念,“这一个月,让我意识到基层其实是青年成长最好的舞台”。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陈常笑,这次也有了一次实打实的基层实践——参与控江街道凤南一村旧住房拆除重建项目。“在旧改过程中,杨浦的基层工作人员时刻以居民的诉求为办事方向,打开了群众的话匣子,汇集了人民的大智慧,树立了人民的安居梦”,这样的体验他感到获益匪浅。
“有人说,体制内的工作就是办文、办会,这次的实践却让我认识到,越到基层办事越多,办文、办会都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的”,有着“服务”理想的曾文鹏说,到一线工作,让他有了一种更踏实的感觉。
认识不同的杨浦
“在学校的时候,常逛B站,也常去五角场,但这次才知道原来B站就在五角场旁边。而且除了这种知名企业,杨浦还有很多隐形冠军企业,比如声网”,曾文鹏说,一个月的实践经历,让他看到了杨浦创新发展的一面。
为了让大学生们充分认识杨浦、了解杨浦,实践营围绕“文化杨浦、创智杨浦、睦邻杨浦、发展杨浦”主题,组织了4期寻访杨浦参观活动,在国歌展示馆和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在巨变时代的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在科创园区和高科技企业,领略杨浦点燃科创策源引擎的热血和助力企业蓬勃发展的热情;在睦邻中心和228街坊,体悟“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治理生动实践;在杨浦滨江,感受百年前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初心启航和百年间“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积淀蝶变。
“我们还以科技创新为题策划了一场情景剧,小组成员围绕技术创新设计情节,这个过程也让我们对杨浦的创新发展有了更好的了解。”来自复旦大学的朱祎萌介绍。
东华大学的李杭杭则表示,经过四期主题活动,对杨浦从哪里来、未来到哪里去,这样的关键命题有了很充分的了解,“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
为杨浦发展汇集青春智慧
此次,50位大学生立足岗位,开创岗位实践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见习模式,打造“青年汇智团”提案建策活动,提出了15份优质调研报告。
在民生领域,寻群众所需,针对消防通道占用堵塞、盲道侵占破坏等现象,考察治理难点,调研问题症结;在发展领域,寻变革方向,针对打造老年友好城市示范区、杨浦滨江生态治理等主题,收集民心民意,访求专家对策建议;在治理领域,寻有效路径,针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旧改中的应用、完善“社区法治专员”制度等,学习政策内涵,探究基层治理创新。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不同调研方法,大学生们发现真问题、探寻真办法:“希望我们的调研和实践,能更好地解决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痛点问题”。
作者:刘力源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