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这样形容杨浦:推开窗就能闻到创新的气息。如果顺着手机上点击率最高的几个App去寻找它们的实体,杨浦滨江一定是最终目的地之一。自“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揭牌以来,杨浦滨江已集聚了美团、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一批在线新经济头部企业。“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正在向“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产生了质变、城区面貌发生了蝶变、人民生活实现了跃变,杨浦20年的创新发展历程昭示:创新成就了杨浦,是杨浦的根和魂。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这为正处在创新发展关键时期的杨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7月,杨浦区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吹响了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号角。
未来,杨浦将以更具首创性、引领性、开拓性的创新举措,加快打造在线新经济、智能制造、创意设计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绘就创新发展的“实景画”。
“从0到10”“从10到0”——“三区联动”“三城融合”“三创闭环”
科技创新是“三件事”——科学、技术、商业。怀揣科创项目计划书,在电梯里偶遇投资人,能否在短短一分钟内说服他(她)对项目慷慨投资?电影中的一幕,走进了现实。
今年3月,“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初赛现场,参赛选手们正在头脑风暴室进行紧张的“一分钟电梯演讲”。一位在场外等候的参赛者表示,他已经是第三次参赛,之前两次都是以复旦大学MBA校友的身份参加,而这一次是以上海霖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者身份参加,公司创办7年目前已经拿到B轮投资,此次参赛的科创项目是“脊柱手术导航”,希望能够通过大赛更快让产品市场化商业化。
如果说“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从无到有,那么“从1到10”的科技成果转化,就是突破堵点。如何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需求,发挥高校集聚优势,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作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重要策源地、承载地,2022年,同济科技园链接上海技交所,开展3场高价值专利路演活动,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优质科技成果架起转化之桥。
今年,杨浦区科协联合同济科技园共同举办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活动。优积建筑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源慧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瑞桥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3家企业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向高校专家发出“英雄帖”,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多年来,“环同济”从一条街,逐步发展到几个点、一个圈,成为杨浦四大功能区之一,也成了上海围绕大学推动智力成果转化的一个典型样本。世界级创意产业核心区、国家级创新创业集聚区、上海未来生活引领区是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建设愿景。
全面深化“三区联动”新内涵,开拓“三城融合”新路径,实现原始创新、创新转化、创新应用“三创闭环”正反馈,杨浦将形成“从0到10”“从10到0”双向畅通、循环加速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共同体。
在新兴领域高速发展的时代“一路狂奔”
产业是创新的载体,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新兴领域高速发展的时代。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科幻梦。但我从没想过,身为一名理工男,我竟然真有一天会接到‘宇宙订单’。”王昕,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鲨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设计师、机械工程师,也是一名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今年年初,他和伙伴们一起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参演了火爆全国的电影《流浪地球2》。
当“电影明星”,绝非外骨骼机器人的主业,如何更好地为“打工人”效力,才是技术命题。王昕介绍,穿上它,普通人能秒变“大力士”,更轻松地提起超负荷重物。现实生活中,外骨骼机器人已逐步应用于航空、汽车、建筑等工业场景。比如在一处建筑工地上,傲鲨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已踏上“搬砖”征途。
产业,也是创新策源力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结果。
无线剪草机器人在草坪上精准定位、自动作业;智能巡更机器人提供全天候安防服务,来回巡逻;无人驾驶巴士载着白领们穿梭往来……人工智能是长阳创谷一张闪亮的名片。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可即时对话的元宇宙教师。”5月的一个下午,上海意仕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创始人、CEO姜龙指着正在授课的二次元虚拟人物说,“这是我们和腾讯合作的成果。你可以把‘她’投影在教室里,课程中有学生提问,‘她’就会通过大数据运算,精确分析问题语句,并根据结果迅速组织语言,给出解答。”
姜龙创办的意仕腾教育科技,就位于长阳创谷。在众星云集的人工智能领域,意仕腾教育科技一“入局”便剑指产业尖端行列。这个目标看似遥不可及,长阳创谷却从未质疑,全力支持。有时,姜龙在园区喝咖啡,长阳创谷负责人就坐在他身边,或聆听,或提建议,或引荐。如今,意仕腾教育科技在上海的技术研发总部已达800多平方米,将触角探及人工智能领域最前沿。与之相伴的长阳创谷,也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由城市更新引入科技创新,带动社区复兴,曾经的老厂房已经实现华丽转身,正在“打造世界级创谷”的赛道上一路狂奔。
喝杯咖啡、吃顿饭就能碰到合作伙伴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从事新能源行业的福建企业家陈研,有一次在大创智园区食堂吃工作餐时,遇到了长白228项目的负责人陈军。当时,长白228项目正在为人才公寓寻找新能源车的充电解决方案,而项目所需的设备,园区的另一家企业刚好也能提供。两人一拍即合,放下碗就去项目现场考察。就这样,陈研用一顿饭的时间,找到了来沪发展后的第一个客户和第一个供应商。
在大创智,像这样喝杯咖啡、吃顿饭就能碰到合作伙伴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步行五分钟就是网红餐厅,可以随时和周边高校的学子交流想法、碰撞创意,要不你去‘大创智’看看?”2014年,友人一个不经意的建议,让刚从海外归来的赵斌在这里“拎包入驻”,迈出创办“声网”的第一步。
作为一家提供全球实时互动云服务的企业,如今“声网”技术服务已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从创立时的3个工位到在杨浦滨江拍地建造自己的总部大楼,在“声网”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大创智创业生态的支持。
创业之初,园区协助“声网”举办实时互联网大会,把产品向市场做深度发布;支持“声网”举办“超音速计划”,组织、邀请有需求的开发者和企业参加,助力“声网”展示技术的同时,收集用户需求,不断改善产品。园区的生态集聚,加上左邻右舍创业伙伴们的助推,“声网”不断迭代升级、小步快跑,逐步打开了市场,获得大量订单。
创新生态是各个创新要素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的有机体系。“声网”在大创智的发展轨迹,是这里4500家双创企业的缩影。
入夜,大创智核心区的大学路上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烟火气十足,这是创新之味;正在打造的数字公园,将为区域及周边的企业员工、社区居民、高校师生提供可触碰未来的沉浸式数字公共空间,这是创新之景。
在“接力赛”中不断打造“补给站”
如果说创新是“接力赛”,那么营商环境就是量身定制的“补给站”。
今年以来,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杨浦作出“三项承诺”:只要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再好的资源都舍得投入;只要愿意和杨浦共同成长,再长的时间都长情陪伴;只要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政府为重点企业配备‘首席服务员’,能有效促进政企沟通,让‘政策主动找企业’,这对创新种子的孵化和成果的落地至关重要。”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谷雨说。杨浦首创的“首席服务员”“办不成事线上窗口”等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
今年,首席服务员制度正式进入2.0版本,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实现了“泛在可及”。
“首席服务员制度2.0版本最大的特色是服务对象的进一步拓宽,1.0版本主要是各行业头部企业,现在将逐步覆盖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区投资促进办首席服务员介绍,此外,首席服务员团队也进行了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办事体验和获得感。
创新环境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还在于日益提升的城区功能品质。王佳蓓,目前在长阳创谷的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搬入长白228街坊的长租公寓之前,王佳蓓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我从这边到长阳创谷上班,骑车或步行都十分方便。社区有健身房、公共客厅等丰富的社交空间,希望能在这里遇到志同道合的创业人士,共同成长。”
良好的创新环境,既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生产力、驱动力。对25岁的主播徐津怡来说,这个长租公寓就是“高配版大学宿舍”。“隔壁就是同事,有什么好的创新创意理念大家可以随时互动交流。”她说。
70多年前,杨浦优秀产业工人怀揣着光荣与梦想,举家来到长白228街坊;如今,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它成为科创人才的安心居所。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持续深化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杨浦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开放友好创新城区将成为杨浦新的“代名词”。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上海杨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