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伊敦号”自上海市虹口区北外滩国客中心启航,标志着上海邮轮母港首条国内沿海邮轮航线正式启动。
所谓枢纽,是指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所谓门户,是指进出必须经过的重要地方。上海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核心就是要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国际经贸规则正加快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新定义开放的区位优势,如此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就是要不断回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勇敢跳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的要求与考题。
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上海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东方枢纽”,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实现两翼齐飞——一方面重塑全市功能型、枢纽性、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同时也面向国际国内两个扇面打造集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的战略链接。
上海,长期领开放风气之先,历来处在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着眼形势变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和着力点。比如,突出强调开放的软环境提升和设施载体建设,统筹引进来的通道拓展和走出去的平台构建,不断巩固拓展上海对外开放新优势。
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
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世界级航运枢纽,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服务企业走出去、提升发展竞争力……凡此种种,都为上海探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提升高质量发展辐射能力,勾画出清晰的现实路径。
提升硬设施与软环境,把能量交换的文章做足
战略链接,就是要把国内国际双循环能量交换的文章做足,构建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形成独具优势的战略通道,助力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看来,这既涵盖开放的软环境提升,也包括设施载体的建设。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发展格局的核心承载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紧扣一体化、高质量和国际化,进一步打开发展和辐射的扇面,提高整体标识度和核心竞争力。”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鲍炳章这样介绍。而依托火热建设中的东方枢纽,上海将探索建设国际特定管理区,发展离岸商务功能,尝试把“一线真正放开、二线高效管住”制度从货物向自然人拓展。
物理载体构架起的是通道,而能量交换中产出的一种价值溢出和吸引,是辐射能力的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看,以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内涵的软环境提升,要花更大力气、下更大功夫。
以往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重在“边境开放”,突出表现为降低关税、压缩成本、政策优惠等;当下强调的制度型开放,重在“边境后开放”,在知识产权、绿色环保、人才流动、竞争中性、争端解决、数据流动等方面,与不断迭代的国际经贸新规则相接轨。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学强这样理解“制度型开放”的要义:表现为基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三高”,即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治理供给。
放眼全球,海运业、航空业,国际行业组织已提出脱碳详细目标;制造业、零售业,欧盟对商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设定了市场准入门槛。上海要积极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意味着必须进一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试点,强化规则链接,加快打造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试验田。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蓓文建议,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抓手,促进境内外金融市场联动发展,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探索对标CPTPP和DEPA的风险压力测试,开展全方位制度型开放试点。
具体到航运业,这些天,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正在办理“落沪”。ICS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洋憧憬:上海代表处将成为“超级联系人”,让更多“上海共识”“中国方案”影响全球航运决策,成为全球海事监管和航运治理促成者。
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引进来”更顺畅
加快引进来的通道拓展,全面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让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地交汇融通,已成为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迅猛。作为跨境电商重要节点和新型外贸基础设施,海外仓发展有助于降本增效、畅通外贸供应链。市商务委会同税务、海关等部门合力打造的海外仓综合服务平台,于7月19日亮相,构建起海外仓境内外全流程数字化贸易闭环,有效地促进了相关贸易的便利化。
这样一种探路的背后,需要包括市场准入、口岸监管、业态创新等方面的破题。结合调研,市人大代表建议,下一步建设重点要聚焦如何解决好数据归集、出口退税、收结汇等痛点、堵点,让更多海外品牌直连中国市场。
拓展引进来的通道,口岸监管、业态创新都是重点部署领域。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剖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服务领域的系统集成。他举例: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要真正减少他们办业务办事的障碍,“单一窗口更多体现的是审批流程的便利化,进入后在业务、市场深度方面要有更多类似制度性改革作为支撑,对诸多部门、行业进行统筹协调”。
对于业态创新,殷德生指出:“实际上是一种倒逼机制——既要发挥好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优势,也要做好能够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制度供给,创新业态是建设好‘引进来’桥头堡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国家和本市相关部门支持下,浦东新区着手研究制定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同时推动离岸金融、科技创新、人才体制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系统集成。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则着力发挥世界级流量入口优势,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加快布局数字贸易、服务贸易“新蓝海”,建设高能级贸易主体首选地,吸引集聚更多国际贸易功能性机构落地,加快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打造进出口商品集散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基于制度支撑的贸易投资便利化举措,正在全市层面化作更多探步。海内外藏家每年打飞的赴约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从文物艺术品进境报关、仓储物流到保税展示、留购清关,上海已形成一套集成性解决方案,破解文物艺术品交易难点,增强相关领域全球资源吸附力。
强大专业服务支撑,实现高水平“走出去”
在百秋新洛杰斯上海虹桥保税仓,通过提供入境、出口及相关增值服务,体现进博会交易服务平台所承接的开放合作功能,助力更多企业高水平“走出去”。
“走出去”是新形势下扩大开放的重要一招。进军国际市场,落子布局海外,许多企业把上海作为链接全球的“桥头堡”。它们不仅需要信息咨询、风险预警等政府公共服务,更需要强大的专业服务支撑。
例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加速打造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已集聚了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经营的企业总部。鲍炳章介绍,下一步将深入实施“虹桥国际商务伙伴计划”,建立完善“走出去”政策服务体系,做实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等一批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专业综合的服务支撑更好地成为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通道和基地。
在全市层面,《关于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助力企业高水平“走出去”的若干措施》今年6月颁布施行,明确了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业跨境服务能力,支持和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全球化布局。
充分发挥放大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通过布局合理、服务一流、协同联动的跨国经营综合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新需求,也为上海率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支撑——市人大代表解读出了其中的深意。
日前,上海金融法院拟定并推广中英文《涉外金融交易争议解决及法律适用示范条款》,被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单人民币离岸债券发行文件吸纳,为企业从事跨境金融交易提供司法保障。
针对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求,未来将需要更多来自金融法律、检验检测、跨境物流、合规经营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而专业服务机构能否接驳国际市场、交互国际能量、提供国际服务、形成国际声量——这是对于其能力与能级的重要考量。市政府参事陈晶莹建议,持续深化法律服务业改革创新,优化提升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商事调解等各领域功能,提升法律服务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服务高水平走出去。
日前,闵行区公布实施“全球专业服务商引领计划”,探索建立跨领域多资质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制。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为牵引,推动人力资源、商事仲裁、金融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集群化发展,积极吸引集聚国际贸易功能性机构落地,助力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
作者:祝越 苏展 王嘉旖 单颖文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