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浦,有这样一群退休老兵,平均年龄75岁、党龄超50年、军龄超40年,虽已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他们褪下戎装,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近日,2023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揭晓,杨浦这支“众鑫有话·老兵跟党走”志愿讲师团榜上有名。他们中,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有市“宣传十九大精神优秀讲师”,有“最美退役军人”,也有哲学研究专家、军史研究专家、军事教学与研究教授,甚至“网宣达人”“睦邻达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最美”的老兵。
退休不退志,做好思想“播火者”
“众鑫有话·老兵跟党走”志愿讲师团的成员,多是原上海空军政治学院退休的领导、专家和教授,驰骋讲坛、教书育人是他们年轻时为之拼搏的事业。退休后,面临人生转折点,是回家种花养鸟,颐养天年,还是继续奉献,与时俱进?他们没有犹豫,选择了一条更辛苦的道路。
在“让群众不仅能够听到党的声音,更能够听懂党的思想”的初心指引下,志愿讲师团奔波在党的理论宣讲和研究之路上。起名“众鑫有话”,即谐音“衷心”,传递着大家“忠心向党,为党立言”的坚定决心和不变信念。
成员们虽大多已从事政治理论、党史党建、思想教育等工作数十年,但从未停止学习。现在,他们建立起微信群,定期开展学习研究,切磋学问,保持自我革新。
如何将吸收进来的知识,转化成宣讲传播的课题?团队成员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长之余,注重学科交叉,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讲课系列,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集聚效应。团队已建立了一个共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每个老同志都力所能及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出点力,就能把社会正能量之火烧得更旺。”
在十余年的坚守下,志愿讲师团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入选上海市文明实践百项重点项目,被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理论宣传志愿者团队、思想政治工作专家组成员,获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名奖。
十年如一日,做好党音“扩声器”
走下教室小讲台,走上社会大课堂。至今,志愿讲师团在市委老干部局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帮带下,已在浦江两岸的院校、社区、企业、党政机关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上千场,面向听众达数十万人次。
团队成员发扬军人雷厉风行的革命精神,往往在中央重大会议召开和重要文件下发后,很快就能快速行动。他们围绕“党的二十大”筹备宣讲课题,列出100题的宣讲“菜单”。半年来,足迹踏遍全市多个相关院校、社区、企业和党政机关,举办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50多场,听众6000余人。
张云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上海市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他以《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上好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为题,前往上海各个基层单位宣讲,多少次说到声音沙哑,依然坚守在讲台。
还有华强、姜德福、余锡生、盛沛林……十多年如一日,成员们深入全市各区中小学校为青少年学生宣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此外,为推动理论创新,团队成员也会在完整准确地理解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做深入的思考和理论的升华。成员陆春炎,常年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稿件190余篇,计5万余字,撰写的《大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等文章在网上获得数万点击量。
足迹遍社区,做好公益“领路人”
在日常宣讲中,志愿讲师团发现,社区是精神文明宣传的重要阵地。如何将党的声音直接传播给最基层的社区居民?这成为时代交给老兵们的考题。
自2017年起,余锡生、姜德福、陆春炎、张竹根等成员开始协助居民区党总支强化睦邻家园文化建设,设计、举行以党建联盟、时政学习、心理疏导、公益慈善、文明创建为“五大板块”的公益活动项目,累计30多个。
一个个盛夏季节,他们冒着高温酷暑,走遍了所在五角场街道的32个社区,总结出“快乐星期五”“园丁工作站”“法制夏令营”“新疆舞舞蹈队”等8个文化品牌,提升了社会公益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推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其中,团队成员华强教授就参与到福建师范学院、奉贤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教学工作中。他将自己曾发表的一些党史故事,公益提供给各学校,汇编成教材,面向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在他看来,鼓舞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盛沛林教授则投身于“解开青少年的第一粒思想扣子”,广泛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在复旦附中等学校设立“红心奖学基金”,助力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
对“众鑫有话·老兵跟党走”的老兵们来说,退休似乎只是转换“阵地”,肩头的使命从未被卸下。赓续奋进不松劲,就这样,他们携手一心跟党走,一生为党让生命的张力在不懈拼搏中延续。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上海杨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