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为贯彻落实《202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效能,推动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交流会”。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100多名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参加本次工作交流会。与会代表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开展了专题报告、典型发言、成果展示、监管应用基地实地调研等交流学习活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还正式启动了“上海市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暨升级版合格证全面应用”。
会上,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等作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分别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典型发言、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应用与推广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
期间,部分与会代表现场调研了崇明蔬菜发展集团、陈家镇绿岛名优鱼类繁育养殖基地、崇明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园、崇明生态农业联合实验室等点位,详细了解农业投入品管理、基地日常农产品检测、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智慧速测应用、农业科创及产业发展等情况,崇明区就区级、镇级日常监管工作作了专题介绍。
此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交流会选择在上海举办,源于上海近年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是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不断提质增效。上海以全产业链为引领,推行标准化生产。聚焦品质提升关键点,构建优质果品和优质食味稻米全产业链生产标准体系。以绿色有机为目标,生产品质农产品。聚焦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环境绿”和“产品绿”两手抓,全面推行绿色防控、测土配方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严格执行生产标准。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1096家、产品2222个、获证产量146.99万吨,绿色食品认证率达31.2%,逐步实现了绿色食品真正上市民餐桌。
二是数字农业建设不断加快。通过统一制定技术标准,实行一地块一编码,完成了全市9个涉农区和3家市属国企共100多万个、共计230多万亩农用地地块的数据采集和上图,形成了上海农业的一张“数字基础底图”。聚焦农业“一图”“一库”“一网”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全市农用地块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上图入库。全面推广“神农口袋”“畜牧管理”两大农业生产作业直报系统,将全市规模以上经营主体的生产全程纳入信息直报体系。以直报系统为贯穿农业发展全链条的“经脉”,编织农业生产管理“一张网”。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坚守底线思维,加强地产农产品及投入品监管,在持续深入推进“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的基础上,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针对豇豆农残突出问题治理,对9个区开展督查指导,持续压实属地责任,重点抓好生产主体全覆盖建档、蔬菜禁用农药用途核查、巡查抽检等工作,强化农残快检、合格上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移动监管系统应用,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与农用地图对接融合,为全市8000余家主体建立监管档案。全面应用“沪农安”系统推进网格化监管,2000余名市、区、镇、村“四级”网格化监管人员线上工作,实现日常巡查、监督抽查、产品抽检全程痕迹化管理。积极探索“追溯+合格证”“检测+合格证”等信息化联动开具模式,全面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要求。2023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开具合格证86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共58.3万吨。
四是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快速成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鲜农产品新零售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与电商企业合作助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正式上线“沪农优品馆”地产优质农产品专区。持续推进“绿色农产品公共推介平台”,全市已有48家企业(合作社)的75个产品上线“上农APP”绿食频道,充分发挥绿色食品品牌效应。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抓住发展机遇,全市目前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150个,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到12亿。
五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加销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总销售额达到1266亿元。全市围绕优势产业,形成了稻米精深加工、净菜保鲜加工、瓜果分级、乳制品加工、饲料加工、农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等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作者:薄小波
摄影:杜洋域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