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预期达到36万元/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6万家。昨天发布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提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等质量强市6个方面12项量化指标,明确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重点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等8项重点任务,共细化138项任务举措。
截至目前,本市已有51家国家产品质检中心、5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有6个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79个ISO/IEC国内对口单位,牵头制修订177项ISO/IEC国际标准,主导制修订4233项国家标准。
探索试点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
人类表型组研究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创新策源点,科学家要找出基因到表型之间的关联,破解生命之谜。中国科学界是最早推动“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发起方之一,上海在前沿领域如何发挥质量治理的“领跑力”?为此,本市市场监管部门邀请专家深入企业、科研院所,在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设立“张晓刚工作室”,为上海重点领域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更好互动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服务,为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提供强有力战略支撑。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彦峰表示,《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在质量机制建设、质量政策协同、质量人才供给、质量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将继续做“加法”,推动培养更多“上海工匠”,探索开展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试点,积极推动国际质量、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组织落户上海,引导上海优势领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形成100个以上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成果”量化目标,促使更多“上海标准”“上海方案”成为国际规则的参照系。
加的是质量治理能力,减的是管理成本。而在企业发展的微观层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着力通过“实施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精准帮扶”“深化振兴老字号‘一品一策一方案’”“推动数据、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等措施,在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增强企业质量发展能力、质量品牌优势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质量管理成本。
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智能网联汽车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模式识别、通信网络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驾驶辅助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利用毫米波雷达、激光探头等先进计量器具作为“眼睛”,通过高精度测量感知周边道路环境,将距离、速度、方向等重要行车数据与车辆行驶状态实时交互实现“车路协同”,让智能网联汽车“看得更准”。
目前,包含智能网联汽车在内的5家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6家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累计建立产业关键参数测量能力超400项,研制设备及方法200余个,制定地方标准、技术规范200余项,服务企业近6000家,助推本市乃至全国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推进质量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重大颠覆性技术突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坚持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6万家”,通过创新助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生巨大“乘数效应”。
乘的是创新能力,除的是质量难题。记者注意到,《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上海实施方案》还积极发挥“上海标准”“上海品牌”的破题解难作用,提出“推动一批行业标杆企业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通过‘上海品牌’认证,培育发布‘上海标准’50项”的量化目标。例如,聚焦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专业度高、难度较大的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民政局制定《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和服务要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导则》等标准,从资源配置、空间布局和服务管理等方面,为开展认知障碍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提出规范指导。目前,全市已累计评定“上海标准”31项,推动183项产品和服务通过“上海品牌”认证。
作者:徐晶卉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