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盛新能源集团,这家在绿色低碳赛道颇有建树的企业于20日签约落地长宁区虹桥街道。2023年长宁区投资促进季度签约会现场,共有23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投资额近140亿元。其中不少参与此次签约的重点企业均聚焦“双碳”战略。
打包扶持措施,吸引企业集聚
定制“政策包”如何打动企业?联盛新能源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何旖莎的直观感受是“实在”。
何旖莎举例:集团旗下主攻储能的公司曾研发一项通过算法帮助企业省电的技术——“智慧能环网”系统。过程中,不仅在创新资金方面获得市区两级政府扶持,且经长宁区科委推荐,入选当年首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除了资金,这些评选是有力的背书,将技术推广给客户时能获得更高的信赖度。”
这种“实在”得益于长宁区长久以来在低碳节能发展道路上的求索。在刚结束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长宁区面向长三角发布“CN 100建筑碳中和倡议机制”。类似机制在国内没有先例,是为进一步激发楼宇业主主动实现节能降碳的积极性,这恰恰成了相关企业眼中的商机。
长宁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叶鹏举阐释,长宁明确提出了绿色低碳产业导向、整合制定了扶持措施,在引入绿色低碳企业时,提供运营扶持、应用场景和人才政策等各类服务,“在企业早期产税规模较少时,我们对创新技术和应用提供的节能低碳资金资助,可不与企业税收贡献挂钩。企业确实有技术能够继续实现节能的,区专项资金可以对首个应用给予一定力度的扶持和鼓励,这利于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尽早落地、形成示范。”
低碳产业生态的打造需要绿色低碳企业形成集聚效应。近年来长宁区集聚了博世中国、江森自控等上百家绿色低碳企业,涉及新能源生产供应、新能源消费、节能降碳服务等多个领域。
叶鹏举这样畅想:力争通过产业导向、产业政策扶持、产业生态建设、标准化支撑等继续助力上海在长三角低碳赛道中形成并巩固龙头地位。
梧桐树下应用场景俯仰皆是
起步于浙江省宁波市,联盛新能源集团是国内率先以分布式为主业,且步入产业级发展规模的清洁能源电站运营商,旗下拥有电力、运维、能源科技3个产业板块,业务在全国遍布近300座城市、2000多座电站。客观而言,从业务范畴讲,上海或中心城区与其客户画像并非严丝合缝。
实际上,梧桐树下低碳应用场景俯仰皆是:比如长宁区全域推进的生境花园建设、充电桩的推广。架空线入地为电力增容创造了条件,精品小区建设过程中可以预留管道,把电增容接进来。未来小区的边角料地块就可以直接改为新能源车位,同时不占原有车位。这些都让这类专注于绿色低碳的企业看到了发展的增长点。
对企业诉求响应要快,提供的服务要实。虹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郭凯阐释“吸引力”:长宁区多年秉持“三级三系”联系服务企业机制,“中心城区的优势在于人才集聚效应以及办公环境的便捷。比如企业在商务洽谈、同长三角的往来方面较为便利,同时在培育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方面也有一些经验和优势。”
大会现场,一家主攻数据中心新型生产与建设的企业易普集,注解了这种优势。负责人说:“目前,我们在长宁的集团总部汇集了众多行业资深人员……接下来要向生态链企业及合作伙伴拓展链接,推动更多创新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化的数字产业集群。”
作者:苏展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