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万航渡路,华东政法大学的大片开阔草坪在朦胧细雨中绿意扑面。这是该校位于长宁校区的附属绿地,自学校全面开放以来,华政保卫处处长姚志华的直观感受是:市民逗留时间明显变长了。
从通行过道到漫步观赏,功能的转变描摹出沪上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具象图景。公园城市建设指向进一步积极挖掘潜力、创新方式方法。何以推进符合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打开围栏、围墙,让更多市民可进入、可休憩、可观赏?19日,在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专题调研暨办理推进会上,政协委员们指出难点,比如安全问题、怎样平衡单位以及周边居民的需求、绿植后续维养。讨论也指向共识:深度挖掘各类社会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充分激发市民参与公园城市建设的热情。
现场,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回应,至“十四五”期末,“推进100个以上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开放空间约100万平方米,改造成35个以上口袋公园。”
安全感
无边界的公共绿地意味着各种元素的涌入,也需要满满的安全感,如何支持?这,或许是单位附属绿地开放过程中以及开放后直面的难题。
调研现场,姚志华阐释缓解安全压力的做法:“加强技防系统改造,加大覆盖面,一方面尽量做到预防;另一方面一旦发生问题实现可追溯。再者加强人防,比如增配安保力量。其三形成联防联动机制,和属地居委会、派出所以及文保分局形成联动。”
物理手段升级的同时,在校师生的安全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学校给师生保有公众责任险,未雨绸缪。”眼下,学校正广泛征求学生以及周边社区居民的意见,出台“文明参观”的告知防患于未然。
从庭院深深到开放共享,单位职工的心理建设如何做?座谈中,与会者提出要有这样一种胸怀即,“让渡少数者的利益,满足大多数的需求。单位附属绿地若能建设好,也是非常怡人的风景,同样利好单位职工。至于安防层面,着力提升技防系统,比如用好‘一网统管’平台等。”
据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数据,自去年9月《关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至2023年5月底,全市已经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开放37个,开放绿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成口袋公园12个。
参与度
后续维养是绕不开的话题。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三湘世纪花城,一处总长约785米的社区花园是小区的“高光”所在。花园结出居民自种的小番茄,小巧玲珑、口感清甜。社区花园位于小区西区北侧围墙与铁路之间形成的夹墙内,总面积达4150平方米。这是社区居民自主设计、投资200万元建造的生态花园。一步一景意味着高成本的后续维养,小区的思路是,由建设企业出资。
从让居民开不了窗、闻不得味的“三不管”地块,变成如今品茗畅谈的好去处。现场,五角场街道三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倩直言秘诀:居民的参与度。比如出资建设、维养花园的企业就是由小区居民对接而来。
居民参与决定了“美美与共”的程度,如何激发热情?
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提出,可以通过奖评和竞赛来进一步调动市民的参与积极性,“三湘世纪花城的社区花园就是基于居民的巨大热情。我们要因势利导,比如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
对此,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出:不管是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附属绿地空间,还是街头巷尾居民身边的口袋花园,都要构建市民深度参与、专业团队跟踪指导、社会组织协作的工作模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拓宽工作力量,搭建更广泛的多元主体交流平台。”
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出席。
作者:苏展
编辑:张晓鸣
摄影:张伊辰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