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位于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万亩制种基地的田间地头,水稻长势喜人,绿油油的稻秧像一张绿色的地毯,铺满了农田,微风吹过,沃野荡碧波,田畴织锦绣。
50多岁的制种经纪人胡长春,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据他介绍,基地的插秧模式,与普通水稻截然不同。农户先在平整好的水田里,笔直地栽插上一行行秧苗,也就是父本,行间留足空间。半个月后,在其间穿插8行母本。等到抽穗扬花期,农户两两配合,牵起一根尼龙绳拉花赶粉,让父本的花粉均匀地散落到母本的花柱上。最终结出来的稻谷,就是杂交水稻种子。
眼下,他正关注着节水抗旱稻旱优73、旱优3015、沪优549等系列品种和新组合的制种情况。
2004年,世界首例杂交旱稻组合在上海诞生。2016年,农业农村部颁布《节水抗旱稻术语》行业标准,节水抗旱稻从此成为一种新类型的栽培稻。2018年,经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批准,将节水抗旱稻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水稻品种,启动国家区域试验。由于它不挑地、不靠天、好种植,深受各地农民喜爱,如今,这一世界首创的上海稻种已遍布全国大江南北及部分“一带一路”国家。
就在6天前,为深化沪明合作,助力节水抗旱稻发展,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来到建宁,为“罗利军节水抗旱稻工作室”揭牌。据该中心介绍,节水抗旱稻在建宁制种产量占五分之一,建宁已成为节水抗旱稻种子生产的最重要基地。
为何如此看重建宁?这与当地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密切相关。
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建宁产
三明市建宁县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拥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良好的时空隔离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地农民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引进了杂交水稻制种项目。经过40多年发展,建宁已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每10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建宁产。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认为,建宁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种子色泽金黄,千粒重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建宁生产的种子质量好、信誉高。
与此同时,经过一代代的钻研和坚守,建宁已经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农民“特种兵”——胡长春便是其中之一。
30多年前,刚满20岁的胡长春就开始从事制种这个行当。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活,在插秧、授粉、收割上都与水稻种植有很大的不同。水稻种植的是杂交好的第一代种子,可以自花授粉,而用于制种的“亲本”分为母本和父本,由于母本是不育系,需要父本授粉。
“在制种中,播种时间很重要,不同的品种父本播下去后,母本要在几天后下地有讲究,如果错期掌握不准,就会造成花期不遇,进而减产。”胡长春说,在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头几年,他也常常吃这方面的亏。不断地付出让胡长春从制种行业的“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胡长春现在并不制种,他手上共管理1000多农户,制种面积有20000多亩。他说,每年他生产的种子有30%销往越南、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家。
经过不断地探索,建宁已摸索出“企业+经纪人(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模式,推动种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培育了本地种业企业21家,制定了基地管理办法,成立了种子协会,规范了行业行为。在建宁,像胡长春这样的制种经纪人有153名,另外还有几十个制种专业合作社,他们是种业中介,维系着制种公司和农户,在为农户提供种植亲本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提供技术服务。
这里还先后组建了闽赣省际农机植保综合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成了集育、耕、种、防、收、烘等制种全程种子区域服务站15个,配有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等设施设备,逐步实现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2022年,全县综合农机化率达82.5%,位居福建前列。
沪明合作为建宁人的梦想添砖加瓦
天时地利人和,建宁的梦想不曾止步。
以该县为核心,福建正全力支持三明市打造“中国稻种基地”。作为三明市推进“中国稻种基地”建设的核心区,建宁县把良种推广作为种子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采取科技服务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建立健全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化长效机制,确保全县种子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在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先进的检测仪器可对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进行常规检验和转基因检测、DNA鉴定,保障基地生产和种子质量安全。随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这里走出,建宁在制种领域已享有盛誉。如今,整个建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已有70多个。
“去年,我们提出了建宁制种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也就是‘稳基地、育龙头、打品牌、延链条、强保障’。”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曾明星说。
眼下,建宁县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扶持企业建设种子加工、精选、仓储等设施设备;嫁接科研院校资源协同开展育种攻关,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对选育新品种实行激励;成立全省首家种业巡回法庭,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护航种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一系列措施相继落地,在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提升机械化水平、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强化种业科技人才赋能等方面取得突破。
而沪明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带来的机遇,无疑将为建宁人的梦想“再添一把火”。
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加强沪明合作,助力节水抗旱稻在建宁发展”座谈会上,两地专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巩固节水抗旱稻种源生产核心基地,期望以沪明合作为契机,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双方开展更深层次对口交流,合作共赢,更好的推动建宁节水抗旱稻制种产业的发展,为建宁“超级制种大县”添砖加瓦。
作者:赵征南 通讯员 陈晓星 饶丽英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