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长宁沪剧艺术馆正式开馆。作为全国首家沪剧艺术馆,这里展示着长宁沪剧团70余年的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事件,并运用“图文展示+实物展品+橱展灯光”的设计手段,将长宁沪剧团的历史立体化、故事化地展现,蕴含着长宁沪剧事业从“努力”到“传承”的创新发展之路。
从著名沪剧演员顾月珍于1949年组建的“上海市努力沪剧团”,到当代沪剧名家陈甦萍担纲团长的长宁沪剧团;从《翠岗红旗》《赵一曼》等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到《文红老师》《小巷总理》等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多接地气好剧;从“顾派艺术”到“沪剧陈派艺术”;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到不断成长、涌现的市级、区级非遗传承人……来到长宁沪剧艺术馆,走廊两边以时间为轴,展现着长宁沪剧团的发展“大事件”,让人仿佛进入了长宁沪剧发展的历史长廊,一幕幕光阴流转,诉说着传统戏剧文化的赓续和沪剧人不变的初心。
穿过长廊,便能看到一个个透明的展示柜,里面整齐地陈列着长宁沪剧团的演出资料。“这个自行车就是当年《小巷总理》演出时的道具!”“这本《上海屋檐下》的演出手册我也有,在家里珍藏着……”一件件承载着长宁沪剧团演出记忆的道具、演出手册、光盘等,让前来参观的沪剧“发烧友”们激动不已。
往里走,便来到了艺术馆内的“沪剧会客厅”。开馆当天,长宁沪剧团的专业演员和几位沪剧爱好者一起同台演出,不仅有观赏性,也颇有趣味性。沪剧爱好者刘建新阿姨是长宁沪剧团的“铁杆粉丝”,退休后致力于在社区中传播、推广沪剧,得知可以在长宁沪剧艺术馆开馆当日和自己喜欢的沪剧演员同台演出,刘阿姨十分开心。“我长期看长宁沪剧团的演出,对沪剧的爱也越来越深,因此就想进一步了解、学习沪剧知识,在社区里、日常生活中把沪剧推广出去。长宁沪剧艺术馆就是个很好的窗口。”刘阿姨说。
除了沪剧爱好者,开馆现场,新泾中学陈甦萍沪剧传承基地的学生们也以“沉浸式沪剧表演”的形式,带来了精彩的沪剧表演唱《赵一曼》选段。小演员们唱腔嘹亮、声调婉转,展现了沪剧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魅力。记者了解到,“沉浸式沪剧表演”是长宁沪剧团近期新推的表演模式,意为形成沪剧和多元素、多维度、多空间的有机融合,是沪剧+沉浸的新体验,旨在让上海的声音可以有多样化的呈现。
据悉,作为全国首个区级沪剧艺术馆,长宁沪剧艺术馆同时兼具文化展示和传承研习功能,将定期组织戏迷、陈甦萍沪剧传承基地的学生们与剧团演员开展互动展演,让市民和沪剧爱好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沪剧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沪剧的第一课堂是在舞台,那希望我们的长宁沪剧艺术馆可以成为第二课堂。市民们可以走进来近距离地了解沪剧,也可以和沪剧演员交流,也让我们知道,当代观众喜欢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代表性传承人、长宁沪剧团团长兼艺术总监陈甦萍表示,接下来,长宁沪剧艺术馆将努力丰富展示形式,陈列多元化的展品,时时更新、增加互动,并采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手段的展示,让参观者不仅可以零距离感受戏曲魅力,更将文化自信悄悄播种在心底。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王蔚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