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0日)的静安区文化馆,华灯初上夜未央。广袖飘飘、衣裙渺渺的年轻人穿梭于古风市集,不时有人在老师指导下体验“点茶”非遗——“雪沫乳花浮午盏,人间有味是清欢”,将茶碾磨成粉,注入少量沸水后拿茶筅搅拌,茶汤泡沫渐起。“扁筅是最早的点茶器具,点茶在宋朝就如同现代人喝咖啡一般,是时髦的生活方式。”
一旁,还摆有团扇、油纸伞、竹篮等道具,古风有趣的新场景,吸引了Z世代。
这是静安区非遗主题活动的一小部分。活动取名“静享·非遗十二时辰”,便是将文化馆打造成沉浸式非遗体验馆,聚焦静安区4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结合创意、玩法推出12种非遗体验。
非遗活动不少,怎么吸引年轻人?相关策划人也曾思考这个问题,出街的汉服成就了灵感。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近年来“破圈”式传播,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同。这种国风传承与青春形态的新颖表达,自带“引流”特效。
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主任姚渊介绍,活动在汉服变装体验基础上,特别推出非遗市集,选取青绿色为主色调,采用天然竹棚材质搭建而成。“此前《只此青绿》火了,这一色调既能体现古风气质,也能贯通当代人的感受。”
非遗市集中,雷允上香囊国潮正红,魔都菜包“白月光”的绿杨村小吃展位前大排长龙,就连传统民族音乐——江南丝竹也与爵士乐一同奏响,美美与共。当天,来自全国20多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在主题沙龙中与动画、漫画、游戏、潮流玩具等不同流行艺术领域的年轻艺术家和团队“对接”,进行联合创作。
作为全市首批入选“上海非遗展馆学子行”的场馆,静安区文化馆非遗展厅迎来了第一批亲子家庭。他们共同参与打花棍、制作香囊,帮助孩子认识非遗之美、感受非遗之美、欣赏非遗之美,习得创造非遗之美的能力。
据悉,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静安区14个街镇集中开展各类非遗特色项目的文艺演出、美育课程等宣传展示活动30余场。《2023年度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专项资金申报指南》也同步发布,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和传承,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