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宣布国家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主要领导首次同时在公开平台集体发声——这样一个备受市场各方关注的场面就出现在昨天开幕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
“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适时出台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好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这些干货满满的表态共同向外界传递出强有力的信号:中国正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合力促进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共同培育经济复苏新动力。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论坛共同轮值主席李云泽一开场就提出了要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的观点。
他表示,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具体举措包括,加大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金融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强化对投资的融资保障,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改进对外贸易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步伐,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抓住新领域新赛道蕴藏的新机遇,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有力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呵护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激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针对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也明确表示,要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差异化、特色化定位,探索建立覆盖股票、债券、私募全方位、全周期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制度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适时出台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
他透露,将研究资本市场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股债融资、并购融资REITs等产品创新和制度供给,强化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力,助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引导更多资源集聚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
把绿色金融摆在突出位置
“中国要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意味着我国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必须发生深刻转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论坛现场聚焦绿色金融这一新领域阐述了一系列中国行动、中国方案。
“金融部门通过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环境信息披露,适当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可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绿色转型的成本,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在易纲看来,目前我国已形成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均居世界前列。
他同时表示,上海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在地,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起步比较早,也提出了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目标,率先推出多个绿色金融产品,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新力,未来可以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更大的先导作用。人民银行将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加快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上海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改革之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将迎来哪些变化?李云泽直面回应: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厘清责任边界,拉紧责任链条,加强综合治理,完善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多层次贯通的责任体系,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近期,股票波动有所加大,板块热点轮动加快,关于量化交易、市场公平性、资金短线炒作、行业机构责任等的讨论增多。易会满在现场表示,证监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监管,将持续加强市场交易行为的监测监管,做好对量化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的跟踪分析,对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切实维护良性健康的市场秩序和生态。
他同时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证监会将发挥好资本市场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的优势,坚持和加强穿透式监管,依法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强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协同监管,推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推动发行、上市、机构、债券等各业务条线监管转型,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着力提升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继续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着力加强全面实行注册制以后市场秩序的维护和生态的塑造。
国内金融业风险总体可控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期国际银行业接连发生风险事件,虽然对我国直接冲击很小,但也有很强的警示意义。”李云泽表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不会改变,这是我们防范化解风险的最大支撑和保障。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风险的关联性、系统性进一步增强,给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与相关方面共同加强宏观研判,密切跟踪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输入性风险,完善跨市场、跨行业、跨境分析监测预警机制,不断提升风险应对效能。”易会满表示,要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稳妥有序化解债券违约风险,持续加大对伪私募、地方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的整治,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与有关方面政策协同,稳定和提振市场信心,守好底线,全力维护股市、债市、期市平稳运行。
针对外汇市场的风险防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也明确表示,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市场运行具备较强韧性,经营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汇率避险工具更多运用,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大幅提升,也大幅压缩了汇率风险敞口。而且,外汇市场监管者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也更加从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经验也更加丰富。“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好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在提及金融对外开放时,李云泽透露,随着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条开放措施,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一批开放实例先后落地,法巴农银理财也在上海开业。他还表示,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稳步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财富管理、绿色金融、养老健康、资产管理等领域,热忱欢迎经营稳健、资质优良的外资机构来华展业,鼓励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各类业务试点。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不断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建设,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协作,共同促进全球金融稳定。
作者:唐玮婕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