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上海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区域内开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助力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增殖放流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主办,海洋行业单位、涉海院校、沿海社区居民、海洋志愿者和项目参建单位共同参加现场生物投放,旨在进一步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意识,担当海洋生态保护责任。
活动当天,坚持科学放流、生态放流的原则,共计投放本地品质优良的斑尾刺虾虎鱼、金钱鱼、暗纹东方鲀等水生鱼类1万余尾,缢蛏、青蛤、沙蚕等底栖生物600千克。
“本次增殖放流为上海临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内容的一部分,计划分批次投放总量约40吨的底栖生物。”中交上航局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经理聂凯指出。
该项目2022年7月开工,涉及岸线总长17.05公里,范围约7.29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修复面积205公顷,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堤外海滩保护与修复、潮间带生物多样性修复、科普管护设施配套、海岸带生态环境跟踪监测等。采用高质量互花米草治理、开敞海域本土盐沼植被恢复,解决该区域存在的滩涂湿地萎缩、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生态安全等主要生态问题。主要任务是开展互花米草治理、本土盐沼植被恢复,同时开展消浪坝修复、人工鱼礁、牡蛎礁构建。
本次增殖放流促进促进湿地内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等生物多样性提升,弥补海洋工程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的作用,优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保障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底栖生物群落恢复,保护滨海湿地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进一步发挥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张晓鸣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