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全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达100万件/套,累计推出主题展览1.5万个,接待观众超28亿人次。今天(30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相关年会上,这组数据透视红色场馆发展的枝繁叶茂。
基于上海丰沛的“红色基因库”,如何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遍布其中的“教科书”“营养剂”?眼下,上海正探索一条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目前上海已梳理出612处各类红色资源,形成12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4家上海红色旅游基地。与会专家期待:将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化作一个个寓教于游的红色教室,让伟大建党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此次会议由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中国博物馆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中共一、二、四大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
将红色资源有机关联、串珠成链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发现,“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打卡方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个性化需求,人们更青睐日益升级的深度文化体验,深挖资源、馆际联动才能打响品牌。
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联合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鼓励以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干,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
譬如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为抓手,打破市、区间壁垒,成立中共一、二、四大管理委员会,协同发展、联动发展。一条“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红色专线车”,自建党百年起试运行,眼下运营仍持续火热。此外,中共一大纪念馆发布一百个文创IP元素,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全市层面,有379家革命遗址、旧址和纪念设施,147家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入驻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应用平台“红途”,累计汇聚推出全市精品展陈、讲座课程、体验线路等优质学习资源5000余项。
“智慧融合”呈现文物背后故事
“基于年轻观众的调研显示,他们更希望在参观中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故事,更需要推陈出新,创新红色文旅融合形式。”与会专家说,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亲近的语境,更能唤起Z世代对波澜壮阔历史的共情。
上海通过“红色+文创”“红色+研学”,推动红色旅游大众化实践。刘曙光建议,在深入发掘场馆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智慧融合”,将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呈现。比如,革命纪念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藏品资源活化利用,打造陈列展览互动体验空间,合理开发与利用数字资源课程,深化革命纪念馆智慧升级。
现场发布的《中国革命纪念馆发展报告2022》不乏相关案例:红旗渠纪念馆利用XR、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元宇宙剧场,展现当年安阳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壮举,视觉冲击力伴随“穿越时空”的体验感。
“多角度、多途径、全方位活化革命文物,能够激发情感共鸣与深层次的使命感。”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黄莹认为,数字化打造虚拟现实场景,拓展时间与空间界限,是提升场馆综合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刘曙光也提出,“单靠纪念馆个体发展远远不够,需要吸引具有红色文化情怀的旅游企业、文化企业、科技企业融入其中,持续提升社会力量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王宛艺
图片:袁婧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