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十届“创新创业在海安”暨第九届“两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举行。现场,签约引进纳米孔技术快速检测仪研发项目等11个新招引重点科创项目、机场道面高性能维养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11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以及一批科技贷款项目,推动化纤产业链等11条产业链与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全面合作。
2022年,“枢纽海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0亿元,居全省县级城市第11位。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亿元,增长5.6%。高分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验收,在全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列第13位。海安成功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1家;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62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141人。
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在致辞中表示,将以“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的格局和胸怀,紧随创新发展的时代浪潮,抢抓新风口、竞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营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努力打造可知可感的“科创新城”。
《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海安全市新招引科创项目达620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700家,新增科技型上市公司3家,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双名城。
目前,海安建有国家级研发平台4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各3家,省级研发平台突破150家;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10家;近三年,各类科创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14个。今年,将依托开发区、高新区、上湖创新区等科创主阵地,全力支持海安高新区迈入“国家队”,全面提升海安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海安全市人才总量近19万,并保持着4%左右的年均增长率。其中,领军型高端人才96人,技能人才13.3万人,青年人才4.5万人,新业态领域人才1.1万人。眼下,正研究出台新一轮“人才强市36条”。
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推介产业创新及政策环境。
会上,表彰18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8项优秀科技成果以及10位“海安名匠”。
相关链接:
支持人才创业圆梦。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海安创新创业,给予团队200万-600万元、个人100万-500万元资助,重大顶尖人才项目,可一事一议,不设上限。贷款贴息100万元并免费提供创业场所。每年评选10名左右“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保障人才生活舒畅。全职引进的顶尖和领军人才,三年内给予每月6000元-1万元生活津贴,按需提供精装修人才公寓。全职引进的产业类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和蓝领技能人才,三年内给予每月1000元-3000元生活津贴,首购商品房给予每平方米400元-600元购房补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校院所专家以“资金+项目+技术”方式入股创办的科技型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鼓励原创性科研成果在海安转化,最高可奖励100万元。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采用无偿拨款、贷款贴息或两种方式组合支持,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入选重点课题“揭榜挂帅”项目,最高可奖励100万元。
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的技术创新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
金融赋能科技创新。鼓励知名投资机构到海安设立科创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初创期的高科技项目,财政出资比例不低于50%。设立“科创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科创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的贷款最高额度分别达6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组建总规模3亿元的信用保证基金,同步设立“海创投”专项子基金,进一步放大中小微科创企业“投贷保”联动效应。
作者:付鑫鑫
图片:姜明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