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到新疆,独自一人骑共享单车穿越5000公里,用最差的装备挑战“不可能
“如果两个月前,有人跟你说,他要用最差的装备,从成都骑共享单车到新疆,途中还要穿过茫茫‘无人区’,你肯定觉得不可能,对不对?而青春,就是要挑战这些‘不可能’。”在祖国最西端的小城乌恰,来自大凉山的骑行少年阿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3月20日,17岁的阿华骑上一辆共享单车,独自开启5000公里的旅程。从四川、西藏到新疆,完成原定计划后继续从盘龙古道向前,在自己的生日5月20日到达乌恰县西极村,送别最后一缕阳光,让少年时光在此落幕,让新的人生从此启程,完成自己的“成人礼”。
独自出发,却不孤独。一路上,阿华收获了大量的爱:有好心人送吃的,有的分享装备,有的直接塞钱。面对新藏线可能唯一的一辆共享单车,不少中途相遇的网友还将他的经历拍摄剪辑后发到社交平台,收获许多网友点赞鼓励。
“我的本意是做别人都不敢做的事情,没想过做‘网红’。”小伙子说。一段旅程的终点,就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他对未来有了新的计划。
做不一样的事情,有挑战性
给自己和父母争口气
两个月的时光在阿华身上留下了大量的印记:他的硬直头发疯狂生长,脸蛋黑得如同一块焦炭,当他褪去上衣,无袖衫对阳光的遮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件天然“肉色背心”。
朝夕相处的共享单车已步入“风烛残年”,前刹车消失,实心轮胎千疮百孔,挡泥板磨损得只剩不大的一块,前后叉多次断裂焊接已彻底变色……
“不就是5000公里从四川骑到新疆吗?”“不就是30公里爬升1000米,然后600多个弯吗?”“不就是架叉坏了、轮胎破了吗?”……
“不就是……都是小事”,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程,阿华的口头禅重现了许多次。
“高反、寒冷、野兽、孤独,我都不怕。”阿华笑着说起了内心唯一的“恐惧”,“去年的一次骑行途中,我的共享单车被人扫走了。这次,就怕一觉醒来,共享单车不见了……”
阿华的全名是郑普华,在四川凉山州会东县的一个山村里长大,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工地打工。限于家庭的经济能力,陪伴阿华童年的不是电脑、手机这些电子设备以及游戏,而是“几乎干不完”的农活。
从小,父亲在外较多,懂事的阿华就帮着母亲干活,“以往这个季节马上就是收小麦,收了之后还要挖地,然后等下一季再种玉米。农闲时每天从早上十点到下午四点,上山放羊,在山上发呆。”
这样的生活的确会锻炼阿华的体力和韧性,但也让他很迷茫。特别是,母亲有时不经意间夸一下邻居家的孩子成绩好,让阿华好好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阿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毕业后,父亲身体不好回到了家,阿华决定告别父母,走出深山,用双手奋斗,为父母分忧。他心里憋着一口气,让自己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让父母感到自豪。
他去成都学习厨师技艺,还做过销售,下过工地,平日的积蓄除了为了这次骑行作准备,其余都寄回了家,“哥哥25岁,到了结婚的年纪,我要多赚点钱帮家里装修新房。”
工作之余,阿华也没忘记自己的骑行爱好。去年17岁生日,阿华决定骑共享单车去西藏,来一趟特别的旅行。“要是骑专业自行车,那就没有新意。骑共享单车跟别人不一样,难度大,想想就比较酷,有挑战性。”
前路遍布荆棘:天路72拐,他压弯时没控制好速度摔了一跤;林芝的长下坡,羽绒服卡进轮毂,自行车急停,链条也卡住,阿华整个人飞了出去;累得不行住宿酒店,由于未成年,店家叫来了警察,直到父亲打电话给他证明……
翻越了多座高山,经历了冰雹等恶劣天气,阿华终于在20天后抵达拉萨,完成了第一次川藏线骑行。
在百元睡袋休息,每日干粮配泉水
吃到一碗面都幸福
去年的经历,让阿华在村子也小小“火”了一把。当邻居把消息告诉阿华母亲的时候,母亲心里有一丝欣慰,更多的却是担忧,她对阿华说:“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不能好好上班呢?”
母亲的叮咛是浓浓的爱。阿华没有反驳,默默前往蒲江一家框具厂找了一份工作。但他心中的追梦之火未曾熄灭,决定继续用行动证明自己对青春的定义。
3月20日,郑普华独自从成都骑着共享单车出发。40斤的行李包中,装了1个帐篷、1个工兵铲、2个手机、3个充电宝、些许消毒酒精,还有一些能吓退猛兽的鞭炮。
今年的川藏线通行时限只有去年的一半。为了赶路,他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出发,一直骑到凌晨一两点,有时还要走夜路。翻越折多山的那一段,他凌晨1点出发,但从1点半起雨连下了几个小时,他浑身湿透,也没空换衣服,一路骑行到傍晚六七点。这时候,衣服已经干了。
即便如此,原本计划每天以200公里的速度骑行,阿华的速度只能达到每天140公里,而且,由于在八宿遇到路面坍塌,在色季拉山遇到大雪和交通管控,阿华心里明白,10天挑战算是失败了。
“线路去年已经骑过了,10天的时限下次再挑战。”为了赶时间,他搭车进拉萨,继续骑车完成第二段——新藏线。
新藏线算得上进藏公路中最难走的一条,沿途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荒无人烟。人们常说,“天路”上有5把“钢刀”:车祸、洪水、雪崩、泥石流和高原猝死,刀刀致命。
这条天路,是共享单车骑行者从未涉足之地。第一段约等于失败,更加艰苦的第二段岂不是更难成功?“别人不相信的事,就是我要做的事。”阿华的回答斩钉截铁。
第二段旅程,他每天的早饭,是馒头、压缩饼干配山泉水,骑行10多个小时,晚上再吃点馒头、泡面、压缩饼干,隔几天饿的时候就去吃一碗面或者炒饭。
在界山达板附近的一段路,海拔超过5200米,夜间更加寒冷,接出来的水三四分钟就结成了冰。他在日喀则买一个睡袋,但百元睡袋的帮助效果甚微。“防寒,我只有一个秘诀。”阿华略带神秘地说,“dong一下。”
“冷的时候动动就不冷了?”
“是冻冻。习惯了就抗冻了。”
提到这,阿华十分感谢一路上遇到的好心人。“最艰苦的那一段,我和三个骑友组成翻越达板小分队,相互支持。晚上冷了,他们把自己花700多元买的二手睡袋让给我,然后两个人挤一起。”他说,“一路上,车子坏了好几次,都有人帮忙修理;有的驿站了解后,主动把空房间留给我。”
数千公里的骑行,高反对他几乎没有影响;如果遇到超过两公里的上坡路段,他会下车推行;遇到野狗他会大声吼回去……“新藏线骑行吸引我的一点,说是要路过300多公里的无人区,可是骑过去发现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村庄或者检查站,手机信号也没断,而且运气‘不好’,没遇到狼。”阿华将这些都称作“遗憾”。
收获终身骑行卡,想念妈妈煮的鸡蛋
最崇拜的是军人
5月20日晚上,骑友们买来蛋糕,在终点西极村为阿华过了一个简单而又温馨的生日。切开生日蛋糕的那一刻,阿华的心里除了完成骑行挑战的激动,还有着浓浓的思念。
“我想妈妈了。”他说,“每年生日,妈妈都会给我煮两个鸡蛋。生日那天,妈妈从来不让我干活。”
这两个月,每到空闲时,阿华就会戴上耳机,听着那首最爱的《妈妈的话》。他的行李包中,装着一个大笔记本,里面的一些话,在他低落的时候,鼓励他重新站起来。
他也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听妈妈话”的人。今年骑行时,他和母亲通了几次电话,几乎每次,母亲都告诫“太危险了,回来吧”。完成目标后,阿华还是专门和母亲通了电话,告诉她“我做到了”。“我爱妈妈,这很难说出口,但我想用行动证明,给她争气,让她被别人羡慕。”阿华说。
骑行结束后,阿华收获了一张共享单车品牌方赠送的36500天骑行终身卡,单车也送给了他。他将返回成都,立即把川藏线没能骑行的部分都补上,不让自己此次骑行留下任何遗憾。他还要挑战独库公路,继续共享单车的骑行之旅。
这次骑行,让他对未来的规划目标更加坚定。
距三十里营房75公里处,有一条通往山坡的柏油岔道,岔道的尽头,便是海拔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园,昔日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的英雄,长眠于此。
阿华走了进去,鞠躬、敬礼,瞻仰着烈士们的名字和事迹。“太感动了,我们的平安,是他们用忠诚和生命守护着的,我要做像他们一样的人。”康西瓦烈士陵园给他带来极大的震撼。
“我想当一名边防战士,守卫边疆。这次骑行就算是对我的一次拉练。”阿华准备今年9月回到西昌应征入伍。“艰苦的地方总要有人去的。我愿意吃苦。”
作者:赵征南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