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弦丝画中绕,千丝创意佳作成。今天(21日)恰逢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徐汇区华泾镇东湾徐浦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关于弦丝画的非遗体验座无虚席。
将细钉锤入木板,不同色彩的丝线灵动交织,“循次渐进勾勒,如同在田地耕耘。通过辛勤劳动,小满时节农作物逐渐成熟,涌动无限生机。”指导老师吕琴手把手教学,也为大家普及历史渊源、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民间传统节令。非遗体验的融入让传统节气更添仪式感。“小满,‘小得盈满’,是将熟未熟,可以‘继长增高’。”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对小满有一种特殊偏爱:二十四节气中,其他节气都有“大”“小”对应。但偏偏“小满”没有相对应的“大满”,“小满符合中国农事活动规律,更重要的是,蕴含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和智慧”。而非遗体验能成为一种载体,更好地呈现中国节气的仪式感,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
非遗体验讲述小满故事
万物初盈正小满。一个多小时的弦丝画手工课程,让现场的年轻人体验到小满时节“收获”带来的喜悦。“非遗体验,成为讲好二十四节气浪漫故事的一种方式。”在吕琴看来,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手工,是增强市民文化体验的新素材,也成为非遗传承的新载体与新出口。
无独有偶,徐汇区枫林街道整合“上海剪纸”非遗传承队文化传承优势,推出“节气剪纸科普小课堂”,普及节气知识是其一,再者便是通过细腻的剪纸作品展现非遗韵味之美。譬如此次小满主题剪纸作品,紧扣“播种”关键词,名为《初夏踏水忙》,描绘了孩子们踏着水车,将河水引入田中,浇灌麦田中农作物的图景。
创作者鲍立峰是枫林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职社工、“上海剪纸”徐汇区非遗传承人。在他看来,剪纸与小满的相得益彰在于“慢工细活”,“剪纸是一件‘慢动作’的事,其精髓也在于耐久的专注投入、不停试错、日臻完善,需要经得起很慢的打磨,小得盈满。”
传统文化融入日常
如今,年轻一代参与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接触下来,中小学生和年轻白领是上海剪纸的‘常客’”。
80后吕琴同样发现,近年来党群服务中心的非遗手作名额需要“抢”。更多年轻人,尤其是亲子非常青睐这一形式:“在手工劳动中找寻治愈和快乐”。
“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记忆的好契机。让民俗与非遗双向奔赴,无形中激发了传统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专家们这样理解。
在枫林街道,正探索将上海剪纸非遗艺术纳入街头巷尾,打造艺术社区。以“上海剪纸”为基本元素,居民主动参与设计、打造剪纸文化艺术特色楼道;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社区食堂等区域的软环境设计,处处可见融入生活的非遗元素;地铁站点、公共绿地等各类场所,也因地制宜尝试设计剪纸元素为主的景观小品、宣传展板,点缀街区空间。
“巧妙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切入点,从这些文化中体味、认知其精神内涵,滋养我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文明。”专家这样注解。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