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110报警服务台,请讲!”有一个声音,穿越黄浦江畔、穿越梧桐里弄,三十年如一日时刻守护在市民群众身边。 三十年来,上海警方从接警到破案的纪录不断被刷新。接到市民报警,市公安局(指挥部)指挥中心通过110接处警系统发出处警指令、启动“一键布控”功能,快速调集周边警力;指挥员通过数据分析排摸嫌疑人员、车辆等信息,向现场民警点对点发布指令,这一系列过程已实现“秒级响应”。
110是城市“生命线”,上海公安机关不断加快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接处警机制持续完善、模式不断创新、技术迭代升级,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连年攀升。下一步,上海公安机关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快110报警服务平台提档升级。
主动精准,“传声筒”升级为“公安大脑”
110接警员李志东回忆,当年的110报警服务台是一台电脑、两部电话、三人一班,警情的上传下达依靠人工接派。 1993年5月1日,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正式开通。在此之前,每个分局、每个派出所都有自己的电话,市民想通过电话报警极为不便。 统一的110报警电话启用后,李志东从当时的静安分局特警支队调入110报警服务台工作。他和同事坐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每个人有一部电话接听市民报警,另一部电话则标满快捷键,用于将警情转派给各业务部门。
“硬件不够,大脑来凑。”李志东回忆说,为了尽可能压缩接警时间,他将上海地图记在脑海里,不管对方报出哪条路名,他都能准确派单给对应辖区公安机关。 随着科技进步,110报警服务台逐渐从人工“传声筒”转变为智能化“公安大脑”。譬如,通过分析接报警情,警方发现近年来非接触性违法犯罪占比越来越高。于是公安机关搭建预警模型,智能识别拦截可疑涉诈信息,开展联动劝阻与紧急止付挽损工作。今年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既遂数双双下降,预警劝阻间接避损19.7亿余元。 这是上海公安机关通过接处警改革精准预防犯罪、保障群众权益的一个缩影。从当年那间办公室为起点,如今上海已构建起风险防控全面精准、决策指挥高效顺畅、警务数据融合共享等特点的警务运行机制,实现从“被动、静态、粗放”向“主动、动态、精准”的转变。
止于未发,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李志东记得,110报警电话甫一开通就满负荷运转。“花坛里丢了5五毛钱也来报警,有可能延误真正的警情。”为了应对这种情况,110报警服务台人手不断扩充,最初仅80人,目前已扩充至近400名接线员,日均呼入量3万次左右。 接警四班班长张卒羽回忆,最忙的时候,接线员上班期间一个电话接一个,甚至还有十几个电话在排队。高强度的工作一度让个别接线员萌生退意。 他曾接到一起电话:“警察同志,我们遇上‘海盗’了!”张卒羽有些懵,海上的电话怎么拨到这里来了?查看船员报来的经纬度位置,竟显示在非洲。这次漫长的接警,经历了多次沟通、反复确认,再联络相应的处置单位,最后才知是附近海域一起船员纠纷。即便是经验老到的张卒羽,也感到一种“单打独斗”的无力感。
一场大刀阔斧的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只有做大“110”朋友圈,多方融合、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特别是行政服务类、求助纠纷类警情的联动处置,才能有效提升接处警工作效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指导、支持下,上海公安机关完成全市16个区的城运中心网格化系统与110接处警系统互联互通,形成了政府部门依责响应、协同共治、闭环运作的社会治理创新方案,实现“让问题有人管”“让处置更高效”,过去一年共协同处置警情87.6万余起。 止于未发,是对群众最好的保护。上海公安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强化110警情及关联数据深度应用,制定推出矛盾纠纷类重复警情核查处置规范,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作者:周辰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