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落地窗,落日余晖照进苏河湾中心,苏州河在栉比如鳞的楼宇间蜿蜒流淌。这幢新近启用的写字楼,已吸引一众头部、科创企业入驻。今天(14日),“上海市第一批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试点)”在苏河湾中心揭牌。未来,4.2平方公里的苏河湾地区将成为静安科创的核心承载区域之一,集聚科技服务要素、平台,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一江一河岸线改造提升,上海滨水空间迎来新一轮发展窗口。以苏河湾区域为例,“十三五”以来累计实现税收收入近600亿元,并保持两位数增长;亿元楼宇18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1家;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国家级孵化器及市级科创基地等各类品牌创新载体10余家。
这比以往更需要科技服务。“科创服务业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将助力苏河湾区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也将加速科创成果落地产业化应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区科委主任孙中峰注释。
成果转化也似春种秋收
现场,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与静安国家级孵化器签约,共建医疗成果转化平台。
阿斯利康,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两年前,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心落子静安,成为企业创新研发网络的重要一环,也兼具内部孵化功能。
此次阿斯利康和静安国家级孵化器合作,能利用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转化医疗成果,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引育、壮大创新型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
“成果转化像秋收,我们必须在春天耕种、浇水、施肥,尽可能做好全生命周期每一项工作。同时,让产出反哺技术,进一步提升技术,强化成果应用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上海静安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朱明渊以人工智能领域“隐形冠军”智逍遥的转化举例。
去年,服务团队为其两款智能产品——自动跟随车与通用移动机器人底盘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技术端改良产品性能,增强市场认可度和竞争优势;在市场端打开卡扣,迅速推广。同时帮助企业与中建八局科创产业公司达成合作。很快,智逍遥的机器人进入各种文体场馆、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打响了知名度,迅速发展。
为孵化插上金融的翅膀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谢文澜介绍,上海科技服务业连续5年增长率超10%,形成研发服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核心业务。
现场,不少企业发现,上海技术交易所也开始探索金融服务,发挥确权和确价的能力,加强和金融机构合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上技所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也将落子静安。
据介绍,上技所近两年推出“技知融”产品,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行可通过相关专利评估评价报告给予授信。截至目前,共有40家科技型企业通过该产品获得银行授信,涉及专利1314项,总授信金额为13.2亿元,企业所属行业覆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
未来,还将联合一批具有丰富行业资源与孵化能力的产业合作方,成立一系列聚集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的产业成果转化投资基金,有效填补资本市场对早期科技项目孵化阶段投资的空白。
企业集聚、产业能级提升,这也让市场资源和机构及时跟进。达晨创投是一家股权投资机构,中小创投资占比超过60%,助力初创科技型企业发展。“投早、投硬、投新”,是他们项目考察的重要指标。“我们看好的一些项目,第一增长曲线或许不明显,但它们的第二增长曲线是有极大后劲的。”国控达晨(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汪璐这样说。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静安区提供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