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可以提高效率,但未必可以制造出更高的审美需求……”面对观众的“AI焦虑”,动画短片导演、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动画专业讲师马维佳这样回答。9日,“影像现场·马维佳电影讲座”在虹口区图书馆曲阳分馆举行,邀请马维佳与近百名观众现场交流互动。虹口区图书馆曲阳分馆也是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所在地,今年是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成立30周年,本次“影像现场”活动正是周年庆系列特别活动的首场。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影像现场”这一以邀请优秀导演带着作品来到现场,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的王牌活动,继2018年5月暂停后再度“重启”。
活动现场,马维佳与观众分享了自己执导的动画短片《父亲与河》《河岸》等的创作心得。这名90后动画导演坦言,自己出生于传统家庭,家乡在安徽巢湖,至今保留着每年过节回家祭祖、走亲访友的习俗。在她的印象里,村子里有一个很大的淡水湖,以前村民都在河边淘米洗衣服,孩子在河里游泳。同时,村民们也围绕河,讲述了许多传说与故事。成年后,“河”这个与儿时日常生活连接紧密的意象,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她的创作来源。
在交流环节,多位观众提到ChatGPT等AI技术已能很好地创作画作,询问马维佳是否同样担心自己“被取代”?对此,马维佳表示,这就像技术制造的精致复杂的画面,与蕴含个人情感的独一无二的人工画作之间的差别。以她自己为例,一方面,作品多是基于对自身记忆的深挖,有着独特性;另一方面,人类经历了多次技术更迭,而以往的各类技术、媒介仍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她结合自己在求学期间的作品《抢狮头》与毕业后制作的《河岸》来说,前者是3D作品,后者是2D手绘动画,这样的“降维”,主要是取决于视觉呈现的需求,“技术是为效果服务的”。
“这场讲座是‘开篇’,今年我们还将邀请多位名导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座谈。”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1993年10月,曲阳图书馆(现虹口区图书馆曲阳分馆)被上海市文化局正式命名为“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该馆将影视文献服务作为自身特色,并在馆内设立了“馆中馆”——影视文献主题馆,它是一个集规模、专业深度、学术含量和参考咨询服务能力于一身的多功能主题馆。同时,图书馆还通过馆内收藏与举办活动两方面,做强“影视”特色。目前,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收集了报刊、剪报、剧本、剧照和音像制品等各类影视专业资料,其中图书11600余册,视听资料18572多件,电影海报2327多种/5988张,剧照3923张,剧本997册以及其他(期刊、报纸合订本)714册。同时,图书馆通过自编检索系统、目录等,如《电影电视图书联合目录》(1949—1994)等,极大方便了读者查阅,打通获取知识的捷径。并自主编制了《虹口电影史料汇编》等书籍,尽量穷尽虹口区相关电影历史。2019年,该馆涉足数字领域,上线发布了“虹口电影文化地图”,开创性地将虹口电影文化版图驻进网络。而在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最为市民熟知的是“影像现场”系列活动。自2006年来,该活动因独特的主题策划与放映内容,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积攒了良好口碑。做客“影像现场”的导演不计其数,其中很多已扬名全球,成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
作者:单颖文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