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小传: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以上海北外滩(集团)有限公司80后、90后开发建设业务骨干为主力,结合社会招聘人才引进,协同北外滩开发办公室组建而成。目前正聚焦“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实践区”目标,主动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北外滩开发建设全过程。
89年历史的雷士德工学院经过修缮重焕光彩,正打造“设计+”新业态“核爆点”;480米浦西新地标开工建设,申城新地标呼之欲出;北外滩核心区二层连廊示范段竣工验收,宛若建筑森林中的艺术飘带,通联起栋栋楼宇与商业体……自2020年北外滩新一轮规划落地以来,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愈发兵强马壮,并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这片黄金宝地的规划建设中。
“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时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开发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以绣花精神和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件作品。”北外滩开发办公室主任、北外滩集团党委书记程军表示,当前团队成员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上、50岁以下,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法师”,也有充满干劲的新秀。由此锻造出一批设计一流、技艺超群,同时兼顾年轻化、国际范审美的作品。
成员们也在彼此学习、互相切磋中融合成一个团队,并探索出工作原则:规划设计方面,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工程建设方面,精雕细琢、力求完美;对于项目的招商和运营,精耕细作,发挥最大效益。注重品质也注重效率,团队正全力推动北外滩加速以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展示窗口的姿态精彩亮相。
打造可触摸可欣赏的“近人尺度”
刚刚建成的北外滩核心区二层连廊示范段,没有人比作为项目设计主管的袁俊杰更熟悉。示范段横跨东长治路,轴线总长约61.48米,平均宽度约9.2米,连接起89街坊建筑二层和92街坊建筑二层。由于这两栋建筑建成较早,当时还没有连廊的整体规划,这导致连廊在设计之初就碰到了困难:两端高差接近2米,加大了施工难度,也更考验现场管控能力。于是,袁俊杰从一开始就养成习惯:工作日在这里待到深夜,双休日也在这里。
“这个V形立柱,看起来像一个整体,实际上却是由10多块形态各异的不锈钢板材拼合而成的。”走到廊下,袁俊杰介绍起这处立柱的前世今生。记者仔细查看V形柱,依旧看不到接缝处,这让袁俊杰有些小得意。原来,这里每一面材料都经过了精准计算,在现场拼合后再不断打磨成型。在焊接时,由于立柱较高,焊缝处出现了凹痕。于是,他带领设计团队与施工人员一起头脑风暴,开创性地想到了解决方案:通过在焊缝位置增加支撑条,在完成打磨后抽出,最终保证了立柱的整体化。
袁俊杰坦言,V形看似船锚,挑战这样高难度的造型,为的正是与北外滩发达的航运文化相呼应。精益求精打磨每一个接缝点,则是考虑到立柱的“近人尺度”:它不仅有着承重功能,更是可触摸、可欣赏的,“应当具有雕塑作品的美感,经得起细看”。
“压力很大。”在采访中,袁俊杰常这么说。每每压力来袭,他就用自己最喜爱的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唱段激励自己:“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带着情怀冲着“北外滩”三个字来
既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什么还想加入新成立的北外滩开发建设团队?程军说,这是他面试新成员时必问的题。“我发现,绝大多数人是冲着‘北外滩’三个字来的,他们希望能在这里学习,并快速成长,这是一种情怀。”
年近不惑的张鑫,是雷士德工学院项目经理。此前,他曾经手过多个老建筑修缮项目,但在修缮这栋时年88岁的老建筑时,许多细节还是震撼了他。就拿三楼绘图教室来说,有着精妙的自然采光设计。在修复时,团队先拆除了室内后期增加的隔墙,恢复了原本的大空间格局。在剥除墙面涂料粉刷层后,他们发现剪力墙上留有当年的木模板印,“建筑的历史感油然而生”。于是,大家临时调整方案,大面积保留并裸露了这部分室内墙体。在之后的测绘过程中,团队又发现房屋整体向北倾斜了一定角度,剪力墙上出现了贯通裂缝。于是,团队采用“黏钢加固”方式,即通过钢材“绘制”出天梯等图案,与采光窗户相映成趣,兼顾历史、美观与功能。
建筑中,还有7个壁炉,上面的釉面砖均为1934年从英国运来的。在历经几批次砖窑烧制仿制失败后,张鑫带领团队遍访优秀历史建筑修复团队。在成百上千次试错后,终于找到了较完美的方案,制作出与原物相近的釉面砖。
“我们希望各行各业的大咖能一同参与北外滩开发建设。”程军说,依照“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目标,留给团队的时间很紧。这就要求团队不断克服本领恐慌,并通过“外脑”支援,做好上海这片当前唯一可成片开发区域的文章。
作者:单颖文
照片除署名外,虹口区提供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