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一堵就是半小时”“本想避开节前高峰,没料到节日期间还是高峰”……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沪上山姆超市的“轧闹猛”场景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之一。
山姆超市1996年开始布局中国,且在“仓储会员店”赛道耕耘多年,零售模式也非新创,为何这两年突然打开局面,引得消费者争相“轧闹猛”?零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随着近些年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付费会员制逐渐被消费者认可;另一方面,山姆也善于在社交媒体上设置话题,实现流量导入。
进一步而言,山姆超市同市场的高度契合,无不指向具备吸引力的市场和营商环境。
经济助力
“大众点评”最新数据显示,申城已开张的山姆超市,每位消费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在757元到972元之间,“千元店”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值当与否?多名消费者给出最直观感受:性价比。郑玲家住浦东新区,从事金融行业,几乎每周都会驱车前往外高桥店购物,“譬如买水果,超市供货基本符合我对‘好’的认知,在这里能买到正宗的‘猫山王’榴莲,同时价格也比较合理”。
90后李家祺每月在山姆超市的花费约为1500元至2000元,“半成品食物几乎包圆我的一日三餐,性价比不错”。
长期观察研究零售行业的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这样描摹消费者心态:随着消费能力提升,尤其年轻顾客群对性价比的考量是综合性的,“他们眼中的实惠不等同于便宜,是基于对品质认可的合理性价比”。
零售行业专家王子威分析,仓储会员店的选址、经营,对周边消费者的收入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而会员制商店的潜力得以挖掘,正是因为经济发展、收入增长以及年轻顾客群的成长,“山姆等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对消费者的画像相对精准。像上海等城市的家庭自驾车配比大幅提高,出行便利对仓储型超市的发展大有利好”。
流量导入
山姆超市在社交媒体上的表现可称得上“网红”,此举也引来不少“为探个究竟”的消费者。比如从事健身行业的徐先生,因一句“来山姆只会抢烤鸡的都不是山姆用户,不懂山姆”的评论,购买了价值260元的年卡,最终以一年消费不到5次的记录放弃会员;也有诸如李家祺,在友人力荐和社交媒体的引导中,连续第三年续费会员。无论是短暂流量还是忠诚顾客,他们都构成了山姆商业版图扩张的支点——会员制商店净利润主要由会员费构成。
话题意味着社交属性。在小红书、B站等社交平台上,有关“探店”“好物”“美食”的内容比比皆是,动辄数十万的播放量,让商品成为颇具热度的社交话题。李家祺常在办公室分享,“社交属性体现在分享的过程以及朋友们对美味的认同中,这是年费附加值。”
就山姆超市发展态势,王子威认为,其模式虽专业但非新概念,“核心就是通过后台海量采购,获得规模优势和强势地位,进而获得更好的账期等条件;前台通过精选冠军商品、打造自有品牌,减少消费者的选择困难,实现商品快速动销”。
环境加持
跳脱出零售模式和消费者画像,专家们还认为,上海巨大的市场和优良的营商环境,为山姆等外企的“敢投”提供了底气。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指出,上海在市场环境方面具备优势,“上海市场拥有大量较强购买力的人口,同时长三角地区又将上海市场扩大几倍。对于外企,只要在上海市场上站住脚,就基本在长三角站住脚,而这是中国质量最高、购买力最强、潜力最大的一个市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达了类似观点:外企的投资信心之一来源于消费市场规模,“上海有条件联合长三角城市扩大市场规模,以此协同制度环境建设,激发积极性,调动消费热情”。
对于营商环境,黄仁伟认为,上海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所为。“硬件是交通、电力、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要素的集成,以此实现商品周转快,和其他市场联系便捷,这一点在上海没有疑问;软件建设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法规规则以及对规则的执行力,让企业在这里能充分自主发展,这方面上海一直在做。上海在城市治理和营造人文环境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但也要持续对标全球最高水平。”
曾刚认为,良好投资营商环境体现在包容性上,“让更多主体真正参与投资环境的提升”。
作者:苏展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