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今年冬天最冷的一天。早上7点多,尽管气温只有零下5度,但虹口区17街坊历史风貌区弘安里项目已然一派忙碌景象,百余名留守工人各司其职。17街坊,是虹口区旧改体量最大的单体地块,也是虹口区留改拆风貌保护示范项目所在地。当前,项目方已启动冬季施工应急预案,风貌保护展示区的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今天将完成基坑内部分墙体的混凝土浇筑工作。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2019年17街坊完成征收后,虽然地块内没有任何文保建筑,但按照上海“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这里正秉承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探索风貌保护的新路径。目前正在施工的展示区预计上半年将形成建筑物沿街立面,届时将与周边景观绿化融合打造,呈现“最海派”风情。
“因为工程一环紧扣一环,不管是过年还是赶上寒潮,这里的活儿都停不下来。”为了抢抓进度,从去年9月施工单位进场后,弘安里项目一天都没停工。上个月,项目组动员全体班组人员春节期间留沪,并通过紧急招工,最终确保了工程所需人员在岗。
项目连续作业不停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把对地铁10号线的运行影响降到最低。从图纸上看,地铁10号线斜穿整个地块而过,总长约200米。基坑开挖前,要在地铁上方打造水泥土“保护罩”,总长度预计为沪上所有项目中最长。当前作业的展示区基坑,就在距离地铁约50米的地方。此外,这里毗邻工地仅3米多处就有一栋建成近百年的办公楼,项目方只能在工地边缘处加设灌注桩,尽可能减少对老楼的影响。
而寒潮的来临,更加剧了施工难度。
走在工地中,前几天降雨留下的积水已在泥土中冻成了冰。一袋袋工业盐洒在冰上,确保工人出行和作业安全。原本早上6点半的开工时间,也顺延了一小时。8点多,混凝土泵车进场,工人们开始为混凝土浇筑做准备工作。此前,混凝土中已加注防冻液,但为了避免混凝土里的水体结冰,浇筑墙体的工作只能安排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中午时分进行。按照工序,每打完50厘米需要人工振捣,让混凝土更密实,墙体更牢固。在照不到阳光的基坑里,只消站五分钟便手脚冰冻,工地上特地为户外作业人员准备了热水、红糖姜茶、防寒手套等驱寒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在完成墙体浇筑后,将尽快完成地下空间的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将建起两栋石库门建筑,为留改拆风貌保护提供参考——在虹口区,近几年旧改征收的地块中,有大量这样的历史风貌遗存。作为最早开工的17街坊,需要打造一个“样板”。
根据规划,弘安里项目采用保护修缮、保留改造、更新改建等分级保护模式进行项目建造。这里的主要巷弄及历史空间格局,将最大程度予以保留。征收交地后,人们在清理现场时,保留下了不少老砖老瓦、墙柱等房屋构架老物件,今后都将“还原”到新建的房屋上。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将采用平移方式对3栋砖混结构的历史建筑进行保留,节前以完成加固等准备工作,预计二月底三月初启动平移。改造后,这里将建成上海中心城区成规模的现代石库门建筑群,让这片老街区向史而新。
作者:单颖文
图片:叶辰亮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