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居民黄国明赶在年前乘电梯下了趟楼,喜气洋洋采办年货,为孩子们回家做准备。家住4楼的她因为腰椎不好,多年来新年采购都是老伴一手承包。今年她特意捎了盆蝴蝶兰,这是老伴想不到的“点缀”,“讨个好口彩,新年新气象”。新春佳节将至,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共康四村,18台加装电梯日前同步启用,居民们开启“直达”生活。
共康四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典型老旧小区,181个楼栋里住着7000多名居民。但好在楼间距宽敞,给加梯创造了先天条件。当年入住的居民逐渐上了年纪,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痛点堵点也暴露出来:以共康四村第二居民区为例,囿于房屋结构,满足加梯条件的62个楼栋中,33台不得不采用错层入户——出电梯后还得向上或向下爬半层楼梯才能到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共康四村第二居委会主任施赛介绍,居委会干部们都卯足了一股劲儿,点上找突破、线上有推动、面上再推进。在排摸清楚加梯意愿基础上,居民区党组织牵头协调推进、楼组共同协商,一套疑难杂症会商机制形成,逐一疏通痛点难点。后续怎么建怎么管,也由居民说了算。截止去年年底,共康四村第二居民区共计签约加梯24台,其中错层入户11台。
点上找突破,痛点难点逐一疏通
“本来我家楼层就不高,为啥装了电梯,还得爬这8级台阶?”长临路380弄128号的加梯方案公布,就贴在楼道里。2楼居民、老党员王靖珍一看是特殊的错层设计,纠结了。她翻来覆去一整晚,还是提了反对。
电梯错层入户,就是把电梯门开在居住楼层之间的过渡层。对王靖珍来说,纠结点更在于其带来新问题:楼梯外墙窗户就在中间过渡层处,直接影响了她家的采光。
楼里有这样想法的居民并不少。“一开始,我们都认为电梯是加不成了。”62岁居民姜汝霞,因为腿脚不便加梯意愿强烈,但种种迹象都让她心里打鼓。
这时,居民区第一时间成立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吸纳了业委会、物业公司、律所、电梯公司、代建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党员。党建资源整合了,痛点难点逐一疏通。
譬如最关键的采光问题,在同电梯公司协商后,每台电梯每层增开一个窗户,增加光照、通透明亮。社区里说得上话的熟人“老面孔”,也带头上门走访。还建立了社区积极分子人才库,以能人、熟人为切入口,“邻聚力”、软服务成了打通加梯难点的“硬招”。
王靖珍爽快签字,还主动加入加梯三人组做起居民工作:“电梯错层入户也有好处呢,和住户不在同一层,不会占用面积,而且噪音较小;施工起来比平层入户简单,大概可以节约半个月;电梯楼梯相连,万一有紧急情况发生,也更加安全。”
很快,长临路380弄128号成功签约,率先加装小区错层电梯。
点上找到了突破,线上就能有推动。街道、居委会“打包”了与其房屋基础条件相似的“错层入户”楼,申请批量化评审,节省了地勘、检测和设计费用等加梯成本,缩短了审批流程和业主等候的时间成本。多个门洞一次性通过加梯设计方案及房屋安全性论证。
“新的一年不在外租房了,回家住,外面哪儿有家里好。”一位腿脚不便社区老人给施赛通电话时这样说。
怎么建怎么管,居民说了算
基坑如何维护?临时通道开在哪里?加梯过程中,磕磕碰碰难免,但居委会干部总说:“问问居民意见,尽可能满足。”
居民区党总支牵头,每周召开加梯工作推进会,各方共同参与,听取加梯施工情况,协调加梯问题,动态完善施工方案。同时,在居民区每月党组织活动上,及时通报各楼组加梯推进情况,让更多居民了解加梯进度,共同推进自家电梯建设。
一些熟悉电梯基础施工的党员,还自发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全过程质量监督,确保电梯加装的质量和进度。
“加梯”也带来一连串“化学反应”。譬如长临路380弄170号楼,是共康四村第二居民区第一台加装电梯项目楼栋,不久前立起了高耸的电梯井。居民们心里高兴,也有了美化楼栋的心愿。那么,用于美化楼道建设等配套的补贴怎么花?居民们各有各的想法,经过汇总讨论,居委会草拟出一份整合了众人需求的打造方案,经历了数遍居民意见排摸征询,不断增加和删减,终于确定了家家都满意的方案。
此后,不少加梯楼栋纷纷效仿,踊跃出了各式各样“居民说了算”的楼道美化方案。
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少军表示,新一年,还将以“宜居安居”作为首要任务,启用“梯管中心”加强电梯后续管理,“推动加梯多签约、快开工、早竣工、善管理、好使用,让更多老房添新喜”。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