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刚下门诊的李莹匆匆扒拉几口盒饭,趁着午休,又哑着嗓子拨通了社区老年居民家的电话了解情况。今天一上午,她的接诊量就达到了100多人。
李莹是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从上周开始,由于同事们陆续感染,科室里6个人的活儿被“砍”到了只剩2个人承担,她恨不得自己“一个人掰成八瓣用”:看门诊,看发热哨点门诊,利用午休、双休日上门查看家庭病床签约患者,下班后再打3小时电话排摸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情况……尽管累,李莹也有自己的“小骄傲”——守土有责地做好了分级诊疗,目前还没有患者转去上级医院治疗,“把问题在社区消化掉”。
最近,原本8点开始的门诊,因为接诊量大,提前到了7点45分开门。7点30分之前,坚守的医护们已经全部到位,消毒、穿“大白”,忙着做准备工作。看病时大家都尽力做好自我防护,开窗通风,做好手消毒。有的患者感染新冠后,也会主动离医护远一些。医护们每天都做核酸,回家前还会再做一道抗原,进家门前做好个人消杀,勤换衣物、勤洗手。“我们尽量先保障自己防护到位,减少‘战损’。”李莹说。
最近来看门诊的病人,多是慢性病患者。当了多年社区医生,来的几乎都是李莹的“老相识”,不过“老相识”也有新情况——最近“两条杠”的人多了。在看诊之外,李莹更主要的工作,是提示他们用药注意事项。比如对胃不好的病人,就提醒他们吃药千万不能空腹,尽量避免使用某类药物;对肝肾不好的人,则特别关照哪些药不能同时吃;对有肺部疾病的人,就请他们多关注自己是否出现胸闷情况,为他们测血氧饱和度,等等。有些病人出现了明显的心理焦虑,李莹就分享了同事、朋友“阳康”的经历,告诉他们居家用药、自我隔离的要点,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除了接门诊,李莹的电话也成了热线,许多人感到不适就联系她电话问诊。李莹说,她通常都会安抚这些居民,并指导他们居家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有需要的则请他们尽快到社区医院就诊。
在这个过程中,“没事尽量不要往大医院跑”,是李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她看来,做好分级诊疗,是当前社区医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形成共识,新冠感染者绝大多数都可以在家自愈。那么,社区医院就要通过接诊,帮助这部分人尽快恢复健康,并劝说那些无需去二级、三甲医院就诊的人群留在社区治疗。为了做好分诊治疗,医院已经采购了无创呼吸机等设备,也多方筹措采购了一批退烧药。而原本17点就结束的门诊,最近常常开到19点,直到把最后一个挂号的病人看完医护们才下班。“我们多‘扛’一点,做好社区健康的‘把门人’,把更有限的大医院医疗资源留给最需要的群体。”李莹说。
本周,医护们还在对全辖区老年居民、特殊群体进行排摸,争取周日前形成一份“一人一档”,找出那些有可能需要送往上级医院诊疗的人群,提前做好预案。
这两天,李莹的父母也感染了。“我对他们说的也是同样的话,你们没有严重基础疾病尽量别去医院,居家观察好好吃药,有问题给我打电话。”李莹说。
作者:单颖文
受访者供图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