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型赛事的标识性成果,体育图标是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视觉形象之一。为顺应新媒体传播趋势,彰显“智能亚运”亮点,在此前已推出的40个大项、61个分项静态体育图标的基础上,杭州亚组委发布了亚运会历史上首套动态体育图标。昨天,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亚运会体育图标潇洒“舞动”背后的故事,由杭州图书馆承办的“体育精神 VS 江南韵味”为主题的第六期“亚运美学文化”访谈活动在杭州图书馆“杭州·亚运文化空间”举行。
据了解,杭州亚运会动态体育图标在延续杭州亚运会主形象色“虹韵紫”,遵循体育图标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动作捕捉与游戏引擎作为设计的核心技术,通过动态运动过程、背景刷入、定帧展示三步曲,对体育运动的“态”与“势”进行演绎,形成流畅的动画效果。背景音乐以江南丝竹为主,融入鼓乐,将江南水乡的韵味与体育竞技的力量完美融合。既表达体育项目韵律节奏美,又彰显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丰富了体育图标的多感官呈现,适用于不同媒介形态的应用场景。
袁由敏:细节满满,真心不容易!
“动态图标虽然具备了动画的过程,但不具备有叙事性,仅仅讲图标的标识功能演绎得更准确、有趣,本质是它仍旧是图标符号系统。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科边界的认知不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杭州亚运会会徽主设计师,杭州亚运会体育图标主设计师袁由敏介绍,把体育动作转换成视觉动作实际实现起来困难很多。对于设计团队而言,工作量也是庞大的。为了让动态体育图标动起来时的动作符合实际,团队观看了大量的资料和比赛视频,来了解每个运动项目的关键和要领。“有些体育项目的动作在传播中并不好看,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把体育动作转换成视觉动作。”袁由敏说。
以击剑的体育图标为例,它由一个跨步动作和击剑动作完成。“这个动作其实很快,正常速度下0.5秒左右即可完成,因此制作时就需要进行艺术处理。”袁由敏说,我们利用了一种在影视剧中会使用的特效“子弹时间”,用一个优雅的慢动作对这个快速的动作进行了回放,让更多人可以通过体育图标来理解击剑项目中,人体的动作、节奏和韵律感,这是一种视觉美学的表达。
陈申:江南韵味与体育竞技融合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声音艺术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导,杭州亚运会动态体育图标主创人员陈申表示,配乐一方面彰显亚运精神,另一方面体现了城市人文。而在节奏上选用鼓声,是因为体育的特征与这种节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江南丝竹则更能彰显浙江的人文之味。
“我们在接受创作任务后经过多轮研讨确立了两个主要创作手法,首先、不仅要彰显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特别是杭州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同时又要注重不同文化的多元并蓄。因此,我们没有采用传统音乐创作以旋律发展为核心的手法,而是先对民族音乐元素进行萃取,同时在配器上逐步融入管弦乐、电子乐器等音色,在音乐风格上逐步过渡到流行音乐风格,以此来实现多元交融。”陈申说,其次,该作品是声音设计而不是传统的单纯的视频配乐,这样不仅更具新颖性同时更利于整体气氛的渲染,达到音画融合的效果。
据了解,设立在杭图三楼的“杭州·亚运文化空间”,结合世界杯主题,最近推出了“浙江足球文化主题展览”,来“杭州·亚运文化空间”打卡,感受体育带来的独特氛围及魅力。
作者:刘海波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