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在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节点。在这样一个重要时点,上海举办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正是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运中心,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正是以此为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运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绿色、智慧、韧性的海运业高质量发展;更是内提质效、外保安畅,深化合作、内外联通,为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昨天举行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韧性”一词被反复提及。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痛点”“堵点”出现,如何在推动高水平开放基础上,让产业链供应链维持安全稳定,引发了与会者的共同关注。与会嘉宾和专家建议:上海应当不断筑牢“硬件”基础、完善“软件”服务,切实增强航运业安全保障能力,以航运业韧性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从而进一步锻造枢纽门户硬核实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激发智慧绿色创新活力、提高安全可靠韧性弹力,扎实迈向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逆势提升,持续展现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影响力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为链接国内国际的重要枢纽,承载着联通两个市场、配置两种资源的重要功能。过去一年,上海不断完善物流体系,提升应变能力。洋山港小洋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获批,未来将为上海港新增1160万标箱年吞吐能力。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开工,T3航站楼和复合型超级航空货站正在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已覆盖长三角区域8个主要站点,中欧班列“上海号”成功开行。今年前10个月上海海铁联运累计完成46.5万标箱(TEU),同比增长42%。
对此,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分析,上海的航运业已经深度地嵌入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上海持续展现出引领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影响力”。
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深有同感。今年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打破月度、昼夜等多项历史纪录,追回了上半年因疫情而损失的箱量,已实现正增长。“这充分彰显了上海港发展韧性和极端复杂情况下服务客户、保障供应链畅通的能力。”顾金山表示。
前瞻布局,以前瞻技术构筑全球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
着眼长远,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减排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升上海航运业的韧性。
例如,今年以来,上海港持续推进区块链无纸化换单平台应用。作为物流的重要环节,进口换单需要涉及到客户、船代和货代等多个主体。以从菲律宾进口香蕉为例,货物已抵达港口,却因为近洋航线上纸质单证的流转经常比货物运输慢,需要等待2-3天的快递时间才能完成提箱。如今实现无纸化后,因为确保了信息防篡改精准对接,现在仅需要30分钟就能办理提箱。
与上港集团等合作伙伴一起,中远海运也正在努力构建“航运+港口+物流”三位一体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中远海运董事长万敏表示,将继续积极融入客户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客户量身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全流程供应链服务,积极助推航运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的对接和融合。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表示,智慧航空让航司实现全场景数字机坪、飞机全流程智慧体检和全时全域空地互联的智慧运行,让旅客可“一步到位”购票选座,在线轻松办理值机,把行李交给自动分拣机器人后,全程无感通关,轻松候机。
携手同行,强化监管框架应对变化挑战
展望未来,全球航运业仍然面临严峻考验。新的课题摆在眼前,唯有携手同行才能共渡难关。
与会者纷纷表示:上海将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围绕规则、标准、机制、政策加强对话协商、不断增信释疑,推进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务实合作,为推动构建富有韧性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打下更好基础。
现场,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连线发表了观点:当整个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的今天,各成员国、行业自身以及整个联合国系统内外的合作伙伴必须通过不懈努力,强化监管框架,确保能够及时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就在今年初,上海市政府与国际海事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关注和推动解决海事安全和保障、海员权益保护、智能航运等重大事项,不断提升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张晓鸣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