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运中心呼叫,收到请回答。请上报现在的巡查位置。”“合川路,虹中支路交叉口。”虹桥镇城运中心指挥大厅,工作人员宋轶凡透过巡查员身上携带的单兵设备看到了相应路段的实时画面:车流平稳,交通秩序良好。“中心收到,请正常巡查。”这是城运工作人员每天的日常对话,也是数字化背景下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实践写照。
近日举行的“平台联动 数治街镇”交互观摩活动上,虹桥镇党委副书记马绘新介绍,目前,虹桥镇城运中心对事部件类案件的按时办结率达到95%,全年平均高效处置率超过85%,“微脑”覆盖率达50%,实现了早前定下的“985”小目标。
党建引领,形成自上而下赋能、自下而上治理新模式
说起年轻人周末休闲聚会的网红打卡点,被称为“韩国街”的虹泉路必在榜单前列。这条路上,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夜晚,重器械区域杠铃设备频繁使用,造成地面共振形成噪音,直接影响了楼上楼下居民们的日常休息。接到问题反映后,片区网格员首先介入调解,但该健身房的证照齐全、营业时间也合理合规,而运动产生的噪音问题确实难以避免,一时间,协商陷入了僵局。
片区网格例会上,工作人员将其作为疑难案件上报。得知这一情况,互为A、B角担任处置网格联系领导的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立刻召集律师、相关职能部门前往现场了解具体情况。在多次上门、组织多方讨论后,最终该健身房的重器械区被搬移到健身房旁边的一侧裙楼里。这下,噪音扰民的问题彻底解决,上班族们也能随时随地在空余时间运动健身。
在虹桥镇城运中心党支部书记许顺华看来,依托区域化党建优势构建的“镇城运中心-片区网格-自治网格”三级工作架构,由分管政法的党委副书记亲自担任镇城运中心主任,负责“一网统管”日常工作、指导城运中心实体化运作、统筹网格化综合管理资源,在全镇设置4个片区网格和56个自治网格工作站,不仅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工作模式,形成了自上而下赋能、自下而上治理的新模式,更可以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事件处置时间更短、责任推诿更少、群众满意更高。
“三动”发现,自治网格问题处置效率最大化
位于汇金南路的锦绣江南小区,过去常有居民将电动车推进电梯的情况,不仅容易加快电梯损坏,还有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现如今,该小区一至四期高层住宅的电梯轿厢内配备了62个“电梯管家”,基于物联感知技术,一旦发生电梯运行错层、电梯门被遮挡、电瓶车进入梯厢等情况,就会触发报警系统,并统一派单至居委、物业和社区巡查员前往现场核实处置。
智能云梯试运行时每周会因电动车进入触发4-6次预警,如今几乎没有此类预警的产生,背后带动的,是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的提高。
除了借助新技术的自动发现手段,网格化巡查对主动发现、及时解决城镇运行问题大有助益。现阶段,虹桥镇全镇共划分60个自治网格,城运中心为此配备了自治网格管理、网格专职巡管、网格督查三支队伍,共计724人,每日针对居村、街面、商铺等不同场景开展巡查,发现的问题通过“一网统管”平台流转到自治网格处置。
除了“12345”市级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虹桥镇居民还有一条朗朗上口的一条“33367777”专属服务热线。每个小区门洞下,都能见到这条24小时专线号码的宣传海报,同时该热线也配备了2位外语专员,疫情期间给生活在虹桥镇的外籍人士带去更多便捷服务。许顺华表示,通过自动、主动、被动“三动”发现,实现了问题发现渠道全覆盖,自治网格切实承担起前端发现和先行处置的功能。
据悉,未来虹桥将继续加快建设基层数字治理应用场景,实现网格“微脑”全覆盖,将城市运行“一张网”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传导至基层一线的神经末梢,让城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宜居、品质、国际现代化城市典范区。
作者:陆益峰 刘佳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