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更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抓手。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2)”。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8次对外发布。从指数研究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6.40分位居第一,连续八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2)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苏州、无锡、宁波、合肥。无锡因生态支撑能力强劲进步三名。广安、萍乡、荆门、娄底、邵阳、荆州、淮北、益阳、池州、随州则位列排行榜的后十名。
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数计算、空间自相关分析、指数趋势分析方法以及近三年地级城市大数据,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与阈值,对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评估。
发布会上,指数研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指出,纵观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演进,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持续稳步上升,城市体系橄榄型结构不断优化。同时,2022年城市综合协同能力得分平均值为12.91分,比2021年增加了0.36分。2022年综合协同能力10分以上城市由2021年的51座增至62座,达到110城市总数的56.36%,相比于2021年增长10个百分点。
曾刚表示,龙头城市上海以及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苏州、无锡、宁波、合肥、长沙等高级区域中心城市分别具备了较强的对全流域、对所在区域的协同发展能力;尤其是上海,在科技创新(91.58分)、交流服务(94.13分)、经济发展(81.11分)三个领域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得分均位列第一,龙头城市效应明显,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得以显著增强。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