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及社会企业的各自优势,建议探索政府与开发企业共同进行城市更新的创新合作模式,以市场化方式助推城市更新的深入进行。”市政协委员、东渡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海林表示。
城市更新中,市场主体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又会遇到怎样的难处?在市政协昨天举行的年末委员视察专题座谈会上,政协委员纷纷就此建言:鼓励引入具备实力的开发企业及符合一定标准的社会资金参与改造;探讨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风貌保护项目中的硬性建筑要求留有调整余地……
市政协委员、万科开发经营本部首席执行官张海以长宁区上生新所的改造经验为例,阐释市场主体在营造招商环境方面的主动作为:“我们主动和相关部门保持良好的互动,为不断引入企业提供优质的条件。”
对优质营商环境的打造,其最终指向还是提升活力。张海表示,将保护建筑转变为开放街区,将包括创意、办公、餐饮、展览、秀场等内容注入,是极为重要的抓手。
有政协委员指出,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活化利用工作至关重要。市政协常委周蔚中以张园为例,“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历史、人文、商业等多种价值。只有把活化利用做好,保护才能持续才能长远。要赋予老建筑新功能和新公共属性,让人们欣赏它从而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根据规划,预计今年年内实现正式开业的张园西区,将引入国际顶尖品牌入驻,并注重“首店”“首秀”“首发”效应。通过体验式、引领性的时尚消费导入,深化海派文化主题,赋予张园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
不过也有政协委员提到,历史保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也有难处:比如在风貌保护项目中进行地下车库的开发时,对老建筑影响非常大。但按照新建要求必须开挖地下车库,有限的地下空间意味着建筑会出现裂缝等一系列问题。由此他建议,是否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的相关硬性标准进行调整。
还有政协委员对市场主体参与改造过程中,产权和运营方分开情况下的合作模式给出建言,以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就市场主体参与,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与会人士给出相关表述:资金方面,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用好市、区两级政府性资金,更好地发挥社会资金、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银团贷款作用……按照“一地一策”要求,明确改造方式和实施方案,统筹辖区各类资金、资产、资源,落实各项配套政策,强化市场运作,选择优质主体,加强项目落地、联动组合,挂图作战,整体推进。
作者:苏展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