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举办。这是时隔8年后,全球主场活动重回始发地上海。城市文化与发展论坛是今年“世界城市日”四大主题论坛之一,主题为“文化驱动,唤醒城市DNA”。“世界城市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活动主题,目的是提高国际社会对全球可持续城市化的关注,推动国家和城市间合作,抓住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传承的、具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的“上海样本”。
打造充满活力、魅力的城市新空间
世界城市日举办期间,上海的城市规划、数字科技、人文艺术等不同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进行多元思维的跨界交流和碰撞,形成更多共识和成果,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更多的助力和支撑。成片旧改画上历史性句号、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提升“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城乡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城乡建设管理、数字化转型等8个主题的图片展览向世界展示了上海的精彩。
2017年,上海率先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用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改造,让街区焕发活力,让空间适合共享,让社区更加宜居。在城市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持续推动城乡建设、城市品质、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开展了旧区改造、一江一河、101个社区微更新等一批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建设管理项目,让广大市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城市建设的精度、厚度和温度,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
坚持“人居为上”的理念,上海在几年间,用“绣花针”一样的精神完成了经典的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改善了上海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质量,让人民有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1年,上海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现规模化量产,完成加装电梯1579台,通过业主意愿签约6073台,完成加梯数量是此前10年加梯总数的3倍。针对市民关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制度供给,出台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监督要点、后续管理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共优服务机制,提供加梯手续办理的“一站服务”,推动解决群众协调难、居民筹资难。创新推出“修缮+加梯”,将加装电梯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有机结合,将零星加梯项目与旧住房改造有效整合。
2022年启动实施的《上海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更好打造充满活力、魅力的城市新空间,塑造温暖动人的城市表情,推出一批“道路+”“公园+”“生活圈+”工程。高架之下、楼顶天台、地下空间、公园绿地,越来越多“嵌入式”空间、城市“边角料”被盘活利用……“道路+”“公园+”“生活圈+”正不断在街道、公园、社区落地。
美化家园唤醒“沉睡空间”
让家园更美好,用智慧和创意来唤醒我们身边的“沉睡空间”,选择了101个社区,鼓励市民参与选取点位、设计方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吸引了500多支设计团队和众多个人参与,176万人次投票,主办方从369份提交作品中评选出64个胜选方案,这些方案将很快落地,成为家园微更新的实践,使这些沉睡了多年的空间成为美丽家园的节点,为市民呈上精彩和幸福感。
做好向导把市民从菜园引进花园。嘉定区安亭镇陆巷社区是农民集中居住社区,60岁以上居民超过50%。许多居民喜欢在宅前门口种菜种花,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和步骤,景观面貌不佳。社区在治理中没有采用“一刀切”的全部铲除管理方式,而是通过反复征集居民意愿,引导居民规范种植。从一朵蔷薇花开始,逐渐有了一座花园、一片格桑花海、一个可食用玫瑰基地、一条“蔷薇巷”。
让桥下空间成为休闲休憩场所。中环线北虹立交桥下空间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使人们看着苏州河滨岸美景却无法到达。在充分听取民意后,长宁区决定释放桥下空间,打造洛克体育公园。原本的空地上,铺装蓝色球场和红色跑道;灰色桥柱上,“跳上”粉红的火烈鸟、黄色的猎豹和黑白相间的斑马。用长宁区建管委主任邓大伟的话说,“政府没花多少钱,百姓获得感却很足。”
上海市首批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南桥源”。奉贤“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0.7平方公里。围绕“最大限度惠及民生”的要求,重点围绕“2+1+X”项目全面启动建设。其中,沈家花园地块核心区已建成并移交区文化旅游局,南桥书院已整体建成并移交区教育局,鼎丰酱园和三古项目按计划建设中。增加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增加公共活动空间4万平方米,增加机动车泊位2000个,增加公共建筑16万平方米,保留改造建筑4万平方米,举行城市更新专题招商推介20余场,举办城市更新相关文化宣传交流活动共计10余场。如“寻梅吟梦——江南第一梅与奉贤曹家”特展、“酱子鼎丰?城市更新生活记”“初心敦煌—庆祝建党百年敦煌主题展”公益展、“上海?奉贤城市更新论坛”等,完成城市更新土地面积20万平方米,有效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和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
对于上海而言,将继续以敬畏之心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让城市“建筑可阅读”、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更多地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继续完善“上海实践”“中国方案”“全球探索”样本,持续发力,让城市更美好。
作者:史博臻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