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浦东最受欢迎“家门口”服务项目推广会上,浦东区委组织部“微心愿”项目、新区民政局远程视频帮办项目、沪东新村街道“公益生态”服务项目等获评10个最受欢迎“家门口”服务项目,花木街道蓝天居委“云上”服务项目等20个项目入围最受欢迎“家门口”服务。
家门口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社会治理的第一线。经过五年努力,浦东“家门口”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汇集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等七大类基本服务,形成了一批覆盖全年龄段、深受群众欢迎的“家门口”服务项目。
通过最受欢迎“家门口”服务项目征集推广活动,下一步,浦东新区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大工程”,深化浦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发挥最受欢迎“家门口”服务项目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继续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持续提升“家门口”服务项目品质,扩大“家门口”服务项目品牌影响力。
相关链接——最受欢迎“家门口”服务项目
1、浦东新区委组织部“微心愿”项目
2017年以来,浦东区委组织部将区域化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微心愿”下沉至居村“家门口”服务站,面向困难群众、热心志愿者等对象征集心愿清单,组织全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头认领,发挥区域化党建优势,带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帮助许愿人在“家门口”圆梦。截至目前,已有25000多个微心愿被认领实现,描绘出一幅“人人奋斗出彩、处处守望相助”的生动图景。
沪东新村街道寿二居民区合唱队通过“微心愿”平台发布了一条团队心愿,希望拥有一台手风琴,开展更精彩的团队活动,服务社区百姓。一位区域单位党组织党员认领了该心愿,为他们送去一台全新的手风琴,解决了合唱队的难题,更鼓舞了队员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如今,合唱队队伍不断壮大。队员们不仅用歌声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也活跃在小区治理中,为社区建设添砖加瓦。
2、浦东新区民政局远程视频帮办项目
2018年起,浦东新区结合村居“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个人社区事务100%下沉至村居,推出“远程视频帮办”服务,借助“远程视频帮办”系统,通过受理中心远程办理、村居协助办理的方式实现个人社区事务延伸,为群众提供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服务,实现“办事不出村居,服务就在身边”。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8月25日“远程智慧帮办”系统上线后,服务点单笔业务平均受理时间缩短约1/3,操作系统的流畅度有大幅度提升,办事居民感受度持续提升。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更便捷的科技工具,真正将社区一线的庞杂数据集成、共享、协同,助力基层精准画像、精细治理、精准服务。通过现代化、智能化、可视化手段,提升居村政务服务的运行效率。
3、陆家嘴街道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和服务项目
陆家嘴街道老龄化人口超过32%。街道尝试用科技技术赋能社区养老,探索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助力社区为老服务和管理。2021年3月,“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平台”系统在陆家嘴街道辖区内正式上线使用,该平台立足于对独居老人身体状况、安全习惯等管理要素构建分析模型,经过行为比对后由系统算法自动对独居老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类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后自动生成任务清单并由系统推送给居委社工、结对“老伙伴”志愿者和居委书记,对不同等级的老人采取“一周”“一月”“一季度”的实地探访,根据个性化的安全问题进行知识宣传、隐患排查以及风险点整治等,形成“动态评估、及时感知、高效处置”的闭环机制,实现了对陆家嘴辖区1559名独居老人的全覆盖管理。
该平台在街道31个居民区全面推广使用一年多来,居委对独居老人的安全检查、消防安全宣传走访量已达11000余次,为社区内的独居老人增添了一道安全的屏障。
4、高行镇“爸爸在家、守护成长”项目
“双减”政策实施后,高行镇金地居委、尚城居委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推出了“爸爸在家守护成长”家门口服务项目。2020年8月以来,由社区内热心爸妈、社区达人共同策划,招募和挖掘12位能人爸爸,共同推出了“爸爸在家”系列“家门口”主题活动,从“互助接娃”升级为“互助带娃”,从“课后作业完成”提升到“丰富多彩的社团课”,设立“爸爸谈古诗、爸爸的健身房、爸爸的英语角、爸爸私房菜、爸爸的职业”5大主题活动,丰富孩子们“双减”后的课外时间。
高行镇通过共治共享,共建共育,联手孕育了“爸爸在家”这个契合当下社会热点和社区实际需求的自治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也进一步凝聚起了社区力量,温暖了社区大家庭。仅今年6月以来,已举办19场活动,为社区孩子的课外生活增添了活力与色彩。
5、塘桥街道东方法律公益服务室
在塘桥街道东方居民区,居民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不仅有专业法律团队定期接待、开办讲座,遇到“疑难杂症”他们还会跟踪介入帮助解决。东方法律公益服务室诞生于2014年,由资深法律工作者葛佳渝发起成立。如今队伍里,有学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有退休法官,还有青年法律工作者,利用闲暇时间为居民服务。
8年来,东方法律公益服务室不仅坚持每周一次在“家门口”服务站提供咨询服务,还举办了40余场法律知识讲座,内容选取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法律知识,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住房过名及继承》《房产继承与赡养》等。
6、高桥镇家门口“云诊室”服务项目
不出小区,就能和三甲医院医生“面对面”咨询问诊;不去医院,就能在家门口服务站预约检查,免受多次奔波之苦……让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成为高桥统筹区域医疗资源,深化数字化“家门口”服务的新尝试。2021年,高桥镇初次试点推进互联网“云诊室”项目,受到居民的欢迎。
今年,高桥镇联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推广互联网“云诊室”,在46个居村、4个养老机构实现服务全覆盖,将智慧医疗服务延伸至家门口,居民可通过互联网“云端”与医生互动交流,享受免费咨询、检查预约、医保付费、报告解读、远程随访等服务,构建15分钟健康管理服务圈。
7、沪东新村街道“公益生态”服务项目
聚焦辖区“老小旧远”问题,沪东新村街道倾力构建“沪东·益起来”公益生态布局,努力让老社区展现厚底蕴、旧街区焕发新面貌、小街道构建大格局、远社区享有近服务,积极回应需求。街道以“益书房”、“栖花园”、“来客厅”为核心服务枢纽,串接起32个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形成“微小服务在小区,有效服务在社区,综合服务在街区”的公益服务链三级网络,统筹辖区内央企、重点单位、医院、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持续打造“益+Yi”、“来听”、“科·堂”公益品牌,不断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场景和高水准的精准服务,不断完善“热带雨林式”的社区公益生态。
8、唐镇家门口“科学博物馆”项目
针对社区青少年这一生力军,唐镇保利居民区在家门口开展科普教育,通过挖掘社区人才资源、布局更受欢迎和更有社区特色的科普学教基地,通过绘制科普地图,对科普教学点进行分层,在家门口实现资源整合共享、社区人才入库。
通过几年的努力,唐镇保利社区“家门口”的科普项目已自然形成保利社区特有的科普地图,有航空航天科普基地、光学影像科普基地、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有科普特色主题项目和科普活动的分层分类,成为社区家庭最受欢迎的特色服务项目。如今,走进保利居委就如同走进一个小型的“科学博物馆”,家门口的科普长廊由此也成了社区孩子们的线下打卡地。
9、浦东团区委“青春篷篷车”项目
聚焦社区“15分钟生活圈”,链接市区两级专家、团青骨干和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团区委“青春篷篷车”项目内容涵盖青春守护、心理健康、社区安全、惠民服务和文化体育五大主题,建立“青春篷篷车”点单平台系统,为全区1400余个家门口青年中心提供25000余场点单服务,惠及青少年、社区居民130余万人次,实现社区家门口青年中心“周周有活动”,让青少年、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动参加、有服务享用”。
通过区级下沉服务带动街镇配套服务,形成资源清单并每月更新,社区根据实际需求“动动手指”就能点单。“带你社区体验NBA”“指尖上的古诗词”等一系列深受社区青少年喜爱的课程。
10、康桥镇“物管家”农村物业服务项目
与城市社区相比,村民遇到家中水电、围墙、庭院等设施损坏的情况,很难享受到及时到位的物业服务。康桥镇通过探索推进“物管家”农村物业服务社,丰富农村“家门口”服务内容,填补农村地区物业维修服务空白。服务社提供30余项服务项目,包括农村保洁保绿、垃圾清理,以及村民住房自用部位,以及自用水电设施等的维修服务,其中13项为免费服务。针对农村地区实际,物业服务社的报修方式也很简便,村民可以直接前往村“家门口”服务中心报修,也可拨打24小时报修电话进行报修。
截至目前,已完成1300多件工单,切实让村民真正体验到进门入户的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不遗漏的农村立体式物业管理“一张网”,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