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脊梁——鲁迅与新兴版画传统”主题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宫)、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等馆藏木刻艺术佳品,包括近现代版画原作及文献80余幅、当代版画作品30余件,几乎浓缩了中国版画近百年的历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特别提到了“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虹口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大会精神,举办这场京沪两地多馆联动的展览,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能级。
选择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作为展出地,体现了木刻文化的在地性和传承性——展馆300米之外的长春路319号,是鲁迅先生举办木刻讲习会的旧址,那里也是中国新兴版画历史的起点。鲁迅先生的最后十年在虹口度过,他的三处寓所都毗邻多伦路,在先生当年生活工作过的现场,再现新兴木刻运动发生、发展的场景,将带给公众沉浸式观展体验。同时,在创作年代跨越近百年的展品的历史对话中,也能让观众更好地感受木刻文化的传承。
“多伦路是文化名人街,能在这里欣赏到集合上海、北京多个艺术场馆藏品的高质量展览,更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一位居住在附近的观众说。
本次展览以鲁迅的名人名言为题,分为三个单元:“鲁迅与版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鲁迅与新兴木刻的青年版画家们: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薪火相传: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鲁迅先生曾说:“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他毕生致力于搜集、引进并积极向国人推介优秀的国外艺术家版画作品。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就包括他收藏且首次在沪上展出的德国艺术家珂勒惠支的原作:现由北京鲁迅博物馆藏珂勒惠支1924年创作的《面包》。
在一楼展厅,一张巨幅绘画展现了鲁迅先生自费组织举办的木刻讲习会“群英像”。尽管木刻讲习会只有6天,参加的学员只有13位,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由此发轫,中国的革命美术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本次展览就展出了鲁迅先生指导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新兴版画家,如陈烟桥、力群、张望等人的作品。在这些木刻作品旁,不仅有该版画家的生平简介,而且附上了鲁迅先生当年对他们作品的评语,观众可以跟着鲁迅先生品读作品,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大先生对这一“新的青年的艺术,好的大众的艺术”所倾注的心血。
此次还展出了受鲁迅先生影响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新兴木刻版画家的作品,以及部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有意思的是,这次展出的当代艺术家作品共13组,暗合了木刻讲习会成员13人。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馆长曾玉兰表示,这样的“致敬”象征着当代艺术创作者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这个展览既是站在历史的现场回望过去,也是站在今天的现场展望未来”。
本次展览由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指导,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展期至11月12日。
作者:单颖文
摄影:叶辰亮、单颖文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