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奔忙于群众之间,他们平凡普通,用坚持和行动,守护千家万户的祥和安宁。
10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主办、普陀区委组织部承办的2022年上海市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暨“新时代好班长——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在新时代上海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创新实践基地举办。论坛上,来自全市的6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交流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及时响应居民群众诉求、落实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等方面好经验、好做法。
让民心工程深入人心
把社区群众当亲人,以服务为纽带,搭起“连心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就一定能够让民心工程深得百姓心。
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曹家街居民区地处梦花街区域,是典型的老城厢。“目前我们居民区全域面临旧改,因此工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论坛发言中,曹家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洁说。旧改推进中,曹家街居委干部用“宝兴十法”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独居的黄老伯一直抗拒旧改。疫情期间,周洁等人每天给他送三餐、收垃圾,不幸被感染后黄老伯第一时间配合转运,康复后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其间他吐露了内心想法:离开熟悉的老城厢怕没人照应。周洁等人就千方百计为他寻找到交通便利、离医院近的小区,并留下电话,承诺今后一如既往给予关心,这让黄老伯吃了“定心丸”。最近黄老伯正开开心心打包搬家,他说:“老房子条件太差了,病毒根本防不住,不舍得也要舍得,不能总是让你们受累。”
徐汇区田林街道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国庆,同样是一位有着丰富社区经验的老书记。
田林十二村是1985年建成的售后公房小区,有1800多户,居民将近4千人,老龄化程度严重,60岁以上老人超过30%。因此,不少老人都希望能加装电梯。“但是电梯加装中的高楼层与低楼层矛盾如何协调,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让大多数群众得到利益’的原则,”赵国庆表示,“做群众工作,我们要储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协调更多的社会资源,学会用群众语言,学会举一反三,最重要的是要把居民当做亲人来看待,急人所急,与人共情,才能真正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居民区’。”
把“珍珠”串联成最璀璨的“项链”
每一位居民群众都像是一枚“珍珠”。论坛上,不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表示,要做一根“红绳”,把这些“珍珠”串联成一道最璀璨的“项链”。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香港丽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苗介绍,他们通过施行“楼组分类、项目分解、任务分领、经验分创、责任分担”,全面调动了社区在册党员、在职党员、退役军人、青年团员等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已经有效建成了社区平战结合机制,为之后能够随时启动保卫家园的疫情防控筑牢了基础。
在疫情期间,普陀区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第二梯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抓牢用好‘第二梯队’为社区治理精准赋能,通过各项激励关怀举措来提升‘第二梯队’凝聚力,形成不可分割的情感纽带。”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居民区原党总支书记杨兆顺建议,探索“第二梯队”队长任党组织兼职副书记、队员竞选业委会成员、成为物业治理智囊团等方式融入“第一梯队”。
让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居民参与治理,塑造社区认同是关键一步。
嘉定菊园新区嘉筱社区是个年轻人居多的社区,他们当中不少是租客。抱着“过客”的心态,这群年轻人对社区没有多少认同感,乱堆垃圾、高空抛物、噪声扰民时有发生。在赋能团队支持下,社区党组织最近正对短租年轻人展开调研。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晓华说,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哪怕只住几天几个月的年轻人,都能从心底里感受到 “来了就是嘉筱人”。
同样,在普陀区长征镇象源丽都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晓倩看来,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特色党建楼组,组成“双楼长”,鼓励年轻人成为线上第二楼组长,让年轻人在解锁新身份的同时,找到认同感和成就感。
论坛上,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杨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崔丽娟,就如何吸引、用好、留住抗疫集结的社区力量,讲好群众语言,提升共情能力进行点评,给出专业意见。
作者:张晓鸣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