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植物园金黄色的桂花朵朵绽开,透着淡淡的桂香 本报记者 袁婧 摄
这个国庆黄金周,郊游“打卡”成了不少上海市民的首选。三口之家或三五好友结伴而行,闻桂赏花、探幽访古,沉浸式体验国潮、非遗……沪郊各区遍地开花的“全域旅游”成为市内休闲度假的新选择。
赏桂游园品国风
嘉定区嘉朱生态桂花园内,全市最大一片桂花林中栽种着近9万棵桂花树,一场国风赏桂游园会正在这里举行。漫步园中,桂香沁人,不少市民换上汉服,着一袭古装穿梭在桂花林间、桂花溪岸、桂雨乘船、烟柳桂桥等八大古风场景,随手一拍都很美。园区“国风市集”内,小朋友们投壶、射弩、套圈,邂逅传统民俗,体验古韵风情。
在金山区的吕巷水果公园核心区,一片粉黛乱子草正是盛开的时节,黄金周期间也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粉色花海中,毛茸茸的花穗随风摇曳,宛如梦如幻般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而在朱泾的花开海上生态园内,正在举办“花开海上”第六届醉美格桑花文化旅游节,格桑花、地肤、百合、千日红等珍贵花卉正进入最佳观赏期……
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庆假期,仅嘉定区就围绕非遗新国潮、乡野趣生活、欢乐畅购游、艺美悦享荟、云游嘉时光和长三角文旅季6个板块组织了20项丰富精彩的主题特色活动,不仅供当地居民欢度佳节,也吸引了不少市内居民前往。南翔古镇打造的云翔探金、槎溪赏灯、白鹤集会3项线下场景,让大家领略古镇文化内涵与魅力;南翔小笼文化展推出文化传承周、动漫畅想周、非遗巡游周、艺文悦动周4个主题周,上线4部南翔小笼文化人文系列纪录片、创新推出4道寻乡文化风味、融合打造4条主题文化街区;此外还有“明徹·四时”公共文化艺术展、“文荟茶话”特色茶艺课等系列活动。
访古探秘赏非遗
最近,一批“海派城市考古”新发现备受关注,奉贤区“华亭海塘”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1996年5月,在奉柘公路段海塘路基扩宽工程中,华亭海塘奉贤段暴露于地面,全长约3.9公里,底宽3米,高出地面1.0至2.5米,顶宽1.5米。
据介绍,华亭海塘始建于清雍正三年,历经十年竣工。全长40余里,是清代江南海塘的主要组成部分。雍正十年,飓风海溢,上海地区沿海均遭灾,唯华亭因新塘建立而免灾。目前所能见的海塘虽始建于雍正三年,但其历史可追溯到唐开元时期的土塘。通体塘身由青石和花岗石的条石垒砌而成,被称为“上海小长城”。华亭海塘奉贤段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块块碑刻记载着海塘施工过往及先民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奉贤滚灯”作为上海地区最古老、最完整的原生态民间舞蹈之一,融舞蹈、杂技、武术于一体,其雏形正是来自海塘的修筑,随着时间推移,从劳作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民间体育,筑塘填海用的大竹筐因此演变成为声名远扬的艺术。2008年,奉贤滚灯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目录。
柘林镇迎龙村,是沪郊新兴的网红“打卡”田园秘境。村内有曹家桥、沙晏桥和遇文桥3座古桥,江南传统木舟轻荡于蜿蜒的河道,夹岸篱笆竹影婆娑,白鹭阵阵,鸡犬相闻,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而位于新塘村的一棵古银杏树为宋初所植,至今已有1000多年树龄,是奉贤区尚存31株古银杏中最高、胸径最大的银杏,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7株千年“老寿星”之一。
思贤睹迹溯乡情
10月1日,在喜气洋洋的金山区亭林镇华亭路街头,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江南千年文脉,书人文不朽华章”——“亭林百咏”篆刻艺术大展正式拉开序幕。走进亭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底楼展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篆刻作品悬挂摆放整齐,再现了亭林历史文化底蕴,让观展者从方寸中领略篆刻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览共划分为序厅、思先贤、睹遗迹、筑人文4个板块。名人、诗词、景观、遗迹、历史、民俗……这些与亭林相关的点点滴滴,一一刻制于金石之上。据了解,去年起,亭林镇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合作,由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师生等共同创作了这一百方印章,创作者借助篆刻这种特殊艺术语言抒发对亭林古镇典雅、闲适的钟爱,传递新时代“讲好上海故事”“普及大众美育”的新风尚。
走进金山嘴渔村“海智汇”文创园,一栋融合江南建筑元素和海洋元素的船型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就是刚建成的“康船·咖啡馆”。咖啡馆的外观是将船和米鱼的形状结合打造而成的,走进船舱,浓浓的咖啡香扑面而来,在这里可以品尝到香醇的咖啡和美味的蛋糕。咖啡研磨、萃取、打发奶泡、拉花……在咖啡师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后,一杯带有米鱼图案的咖啡就制作完成了。
除了“米鱼咖啡”,在这里也能品尝到金山嘴渔村的特色美食——敲鱼面。将米鱼腌制一段时间后剔除鱼骨,用木棍不断敲打鱼肉,使其更有韧性,混入木薯粉切成段,下锅煮熟捞出,加上配菜,一碗“鲜掉眉毛”的敲鱼面就制作完成了。“康船·咖啡馆”是金山区山阳镇积极打造全域旅游的缩影,上海金山嘴渔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吴雪洪说:“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想融入金山海渔文化、非遗元素,以及金山嘴渔村的生活习俗。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把金山嘴渔村的业态打造成人文气息更浓,更适合年轻人的‘打卡地’。”
作者:薄小波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