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风“梅花”不断逼近,今天16时,上海中心气象台更新台风黄色预警为橙色预警。10分钟后,家住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老旧地块的周先生就接到居委会干部的电话,为了安全起见,一家人将被转运至临时安置点。
上海各区各街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防死守,全力做好防御台风“梅花”工作。特别是各社区闻“风”而动,积极发挥网格管理应急处置作用,通过在网格中建立走访排查、抢险队、特殊群体关爱等应急机制,尽可能把风险化解在网格中,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秩序正常。
老旧房屋提前排摸,趁“微风细雨”转移居民
眼看风势雨势减弱,居委会干部抓住短暂的“微风细雨”时间窗口,带着周先生等居民紧急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并送上热气腾腾的盒饭。周先生所居住的房子属于旧里,由于墙体开裂,台风期间存在安全隐患。接到通知后,居委会干部一一上门通知居民带上替换衣物,并提醒断水断电、关好门窗。考虑到防疫需求,上车前,居民们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或当场进行抗原测试。让周先生最安心的是,有一名居委会干部专门陪同他们住在临时安置点,“一旦出现任何突发情况,都能及时联系他处理”。
欧阳路街道管理办负责人介绍,这两天,工作人员对辖区内老旧地块房屋进行排摸,确认了一批房屋质量较差,存在渗水、漏雨隐患的人家,并根据人数提前联系临时安置点做好准备,并通知对应居委会预留人手、准备物资。之后,将在台风警报解除后,勘察房屋周边环境,确认安全的前提下送居民回家。
这两天,沪上社区干部对网格内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提前走访,通过制定预案将风险降到最低。宝山区罗泾镇社区干部对居住条件较差的人家上门告知,并用小喇叭等及时播报“梅花”最新动态以及防台注意事项,提醒居民尽量减少外出。
闵行区名都城社区居委会干部与物业、小区俱乐部工作人员组建起“防台检查小分队”,针对前一晚的防台工作再查、确认、补位。浦江镇防汛办还上线了“PJ汛情通”小程序,方便各部门、居(村)委会及时上传备战情况、灾情情况、应急排班等。
长宁区新风小区正进行小区改造,社区干部对施工区域散落的建材提前统一回收、存放,对木板等建材进行加固,降低安全风险。
组建应急抢险队,风貌区24小时巡查
“鲁班路562号有断裂雨棚需要处理!”接到居民来电,黄浦区永善公司应急抢险队员潘巧生与同事背上工具包,拖着升降机冲了出去。来到老房前,潘巧生发现东面墙上二至四楼的三处雨棚都烂成铁架子,在雨中哐哐作响,随时有脱落高坠的风险。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雨中抢险,这一安全隐患被排除。
在上海,针对老旧住房、历史文化风貌区等特殊房屋的台风防御,各社区网格积极组建应急抢险队,经过培训集结,确保发生险情时“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台风来临前,徐汇区组织了近50人的6个专业班组,包括专门配备的电力抢险和绿化抢险班组,对风貌区开展24小时全覆盖、不间断得巡查。
有着不少风貌建筑的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发挥社区“楼长、路长、门长、里长”的“社区四长”机制,对21个社区网格、82个责任区网格、344个微网格包干包联包管,实时处理突发情况。
上门看望特殊家庭,排除安全隐患
“周伯伯,台风天尽量不要出门,有事一定给居委会打电话……”昨天一早,杨浦区殷行街道殷行一村居委会干部上门看望了93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周老伯,提醒他做好台风天防御措施。他们还帮老人检查门窗是否有损,移入了阳台上的花盆,并查看了家中蔬菜食品储备情况。
台风天,对于网格中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家庭,社区干部们格外留心。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等风雨无阻为老年人送餐上门,多个社区制定了夜间值班表,并向特殊群里留下紧急联系电话,让大家安心度过这个台风夜。
作者:单颖文 王宛艺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