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此次事件说明公司在管理上确有漏洞,我们将积极整改然后书面回复……”近日,在三名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下,虹口区检察院向沪上某健身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并进行公开宣告。此前,该公司曾发生过一起诈骗案,员工吴某某利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施诈骗违法犯罪活动。针对这家公司在消费者信息对接、健身卡销售、员工离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检察官制发检察建议:“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重抓前端、治未病。”
同样在本月,虹口区检察院还向某货代公司存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漏洞的问题制发了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并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宣告送达。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挪用资金案时,发现上述货代公司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未发现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利用代收客户运费的职务便利,挪用公司钱款的事实,明显存在财务制度混乱、内部监管虚设等问题。在检察建议中,检察官提出了提高员工法律意识、完善内部监管制度、杜绝私户公用等意见建议,以此引导、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这件案件背后还存在些什么问题?能不能用检察建议加以解决?”从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中发现社会治理问题,是虹口区检察院努力贯彻的“求办案极致”理念的最好注解。2021年12月,《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加强检察建议集中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出台,检察建议集中管理工作启动,形成了“对内不断提升检察建议制发质量,达到精准监督,对外持续加强跟踪问效、跟进监督”的良性机制。同时,虹口区检察院成立专门检察建议理论研究课题小组,围绕当下检察建议理论与实务领域重点关注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
一份“小案”背后的检察建议,一剂开给企业的“治理良方”。这些检察建议的制发,也是虹口区检察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企业“留得住”“活得好”,就业才会稳、社会才有稳的基础。当前形势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法治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不仅是助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效抓手,也是检察机关为民营企业送上的“法治大礼包”中非常实用的“利器”。
作者:单颖文 陈岚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