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温州“古系列保护·云端守卫”应用亮相,通过数字赋能,让温州的万处文物古迹有了聪明的“安全卫士”。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温州拥有古廊桥、古码头遗迹等26类18512处“古系列”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着受损、防火、防洪、防盗、防虫等诸多挑战。如何让传世古物在历史长河中持续保持当下的状态?“数字化改革”成了破题之钥,温州探索推出“古系列保护•云端守卫”应用。
“云端守卫”,如何守护?
温州坚持“全市一盘棋,保护一张网”,同类资源、公共组件,市级统一建设,特色场景,分头开发,纵向贯通市县乡村四级,横向多跨十几个部门,系统集成全市“古系列”应用场景。
“云端守卫”,融合了物联感知、AI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古迹全览、安全监管、保护落实、活化利用等四个特色模块,为古物保护装上了“数智”守卫。
第一个模块,“古迹全览”:全市古村落、古民居、古书院、古亭楼等26类古迹资源空间分布、实时状态及责任主体,在这里实现“古系列一图清”。点开这份“宝藏地图”,进入“宋元古码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全天候监测古码头的温度、湿度、日照、水位等环境数据,对古码头进行毫米精度建模,模拟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风险,提前制定智能联保预案。
第二个模块,“安全监管”:这里贯通了气象、水利、消防、执法等1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动态掌握健康巡检、风险预警、执法监管等情况,做到“安全一掌控”。这就相当于“安全攻略”。
以古廊桥保护北涧桥为例,可以看到水位、人流量等信息。一旦所在流域水位超过阈值,就会触发“防洪预警”,系统自动通过“钉唤醒”通知各级责任人,水利、应急部门和属地乡镇在1小时内完成应急处置,所有过程信息实时留痕。
第三个模块,“保护落实”:绘制古系列“保护双线一张图”,明确保护范围线和建设控制线,实现审批流程动态跟踪,经费投入、修缮进度精准掌握。
以森林古道、古树名木保护为例,接入省域空间治理平台,实现全市570条森林古道和一万七千多株古树名木的实时管护。
第四个模块,“活化利用”:对古系列资源进行文化价值挖掘,以活化促保护。
以龙湾区贞义书院为例,这个书院原为清代古民居,经活化利用,成为“古系列”网红打卡点。同时,上线“古系列”电子码,既让市民足不出户实现云端漫游,又为他们的线下体验提供便捷服务。
让沉睡古物“活”起来
通过数字化改革,让沉睡的古物安全地活下来,更好地活起来,这是“云端守卫”应用开发的起点和落点。“云端守卫”的诞生,让“数字化”为文物保护提供新的可能,不仅让古建筑在数字世界永存,也为文物修复研究提供依据。上线以来,三大转变引人关注——一是,从“人巡人看”向“天看云算”转变;二是从传统力量单兵作战向立体化综合作战转变;三是从保护利用“两张皮”到治理服务“两贯通”。
当“云端守卫”应运而生、走向大众,我们希望,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宝藏”,可以更好地得以保存、传承和弘扬,走向更多年轻人、走向未来。
编辑:付鑫鑫 刘海波
责任编辑:蒋萍
综合:浙江新闻 温州发布 温州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