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今年7月从葛兰素史克分拆上市的机遇,赫力昂(中国)公司正忙着为扎根上海作更多布局。企业将从人民广场搬至前滩的新办公室,增加办公面积,招聘更多员工,同时加速新品研发,加码中国本土的创新能力。待完成注册流程后,企业就将以全新面貌亮相。
上海已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之一,也是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截至目前,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蓬勃发展,与这个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城市同频共振。
重“点”突破:临港新片区成引资重要增长极
随着葛兰素史克旗下的消费健康业务完成分拆,独立出来的赫力昂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跨国消费保健品公司。今年年初起,赫力昂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总经理顾海英就一直在为新公司成立而忙碌:“中国市场被总部圈定为全球两大‘必赢市场’之一,全球CEO麦博睿前不久与上海团队连线时曾反复强调,对中国业务单元的信心和支持不会变。”
赫力昂(中国)公司将注册在临港新片区。顾海英坦言,这是出于多方面考虑,最大的因素是“产业协同”,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而临港新片区又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重镇”,有着上下游产业链齐全的配套优势。此外,企业还看中临港新片区可提供双向人民币跨境资金池业务的优势,“对跨国企业而言,这可以大大提升集团的资金流动性和管理效率”。赫力昂今年还将首次以独立公司的身份参加第五届进博会,展示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包括临港新片区在内的重点区域,为总部企业立足上海调配全球资源提供了巨大空间。去年年初,申石生物医药落地临港新片区。 “把这里作为企业衔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可把全球优秀的创新药从临港引入国内,另一方面,也能让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从临港扬帆出海。
“临港新片区已成为上海引进外资的重要增长极。”市商务委副主任诸旖表示。数据显示,目前临港新片区共有外资企业2600多家,实到外资累计达29.92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共有11.94亿美元到资,同比增长263.26%。
全“面”开花:超6万家外资企业在沪投资兴业
奥镁(中国)有限公司作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原本设在新加坡的亚太区总部迁到中国上海,并于今年6月获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奥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马世吉说,目前上海总部是除了全球总部之外最大的地区总部,可更好协调集团在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业务开展,并实现营收突破,“预计到2025年,集团在亚太区的销售可达8亿欧元”。
外资企业继续看好上海、投资上海的信心没有改变。来自市商务委的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全市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63家,外资研发中心518家。总共有6万多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不少外资企业在上海加速升级总部的动力在于,这里几乎是所有要素市场的所在地。作为国际运输和物流供应商,得斯威深有感触——这些年已在上海先后注册了4家企业,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的原物料输送到全球各地。“今年5月,中老铁路与中欧班列开始测试衔接运行,来自东南亚的货物从此可搭乘中老铁路转中欧班列运抵欧洲,上海作为亚太地区供应链枢纽的关键作用将更加明显。”得斯威执行副总裁曹滨惠说,这也是企业选择升级总部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上海利用外资仍然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20亿美元。
一流环境:让外资企业在上海敢于投资
外资外企持续扎根上海、看好上海,离不开这座城市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来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度创新。去年12月,临港新片区发布离岸贸易支持政策“24条”,为大量高能级外资企业带来便利感。埃柯森中国区财资总监王昊最关注的就是资金流动,得益于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目前公司选择在岸、离岸业务双引擎发展,2022年上半年已完成离岸转手买卖超5亿美元,离岸业务已成为公司业务结构的重要组成,“今年,集团已向上海公司追加数千万元投资,更坚定了深耕上海的决心”。
在奢侈品品牌聚集的静安区,限量版高定时装是一大特色,但进口清关时间长,而且会对其中一件产品进行破坏性检测,提高了交易成本。获知企业的痛点后,静安区与上海海关合作,在区内率先尝试“进口服装风险评价制度”,企业只需在信息化系统中提交前期已通过的检测报告,就可免于“破坏性检测”,而且清关时间也缩短至一周内,让服装类企业大呼“贴心”。
据悉,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上海下一步将加快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出更多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外资企业集聚发展拓展新的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招商安商稳商各项工作,让外资企业在上海敢于投资、安心经营、做大做强。
作者:徐晶卉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