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期组织旅游,提供专业医疗服务,购买养老理财产品后还可坐享高额回报……披着“养老服务”的外衣,靠着这些诱人的说辞,许某某等6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400余万元。近日,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被告人许某某、陈某某、洪某某、赵某某、倪某某、葛某某提起公诉。
“投资10万元,年息是11%;投资50万元,年息是12%。购买这款养老产品不仅保本付息,而且投资越多,利息就越高。”2017年6月,赵阿姨从老姐妹那里被“安利”了一个养老产品的投资理财项目。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赵阿姨先投资了5万元。2018年,这笔理财产品到期,赵阿姨便在丈夫的陪同下去了该公司的线下门店,如约拿到了丰厚的利息。
“阿姨,这个项目我们得到了电视台的大力宣传,您大可放心。而且我是咱本地人,还能跑了不成?”业务员赵某某一边晒出了公司营业执照,一边又进一步向赵阿姨献殷勤:“您还可以加入公司会员,我们会组织旅游、健身、唱歌、兴趣班等各种活动。正好接下来公司要在咱们这大饭店举办活动,到时候您可以跟叔叔一起来看看呀。”架不住业务员的软磨硬泡,赵阿姨决定之后去活动现场考察一下。
刚到活动现场,赵阿姨就被现场热闹的氛围吸引了。“台上他们把这个养老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台下还有好多购买理财产品的老年人,我还看到了我的好多老熟人,而且大家最开始也都拿到了高额回报,还是相信该公司具有正规的经营资质的。”眼见收益可观,再加上不少亲朋好友的口口相传,赵阿姨和老伴陆续又追加了30余万元用于投资。
在该公司华丽的包装下,还隐藏着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2020年6月,公安机关在楼宇排摸中发现该养老服务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经查,该公司虽然披着养老服务的“马甲”,实际上却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受公司实际控制人钟某某(另处)等人雇佣,许某某、赵某某等6名被告人分别担任涉案门店挂名副店长、店长助理、财务以及业务员,并在此期间采用上述方式与160余名集资参与人签订投资协议,吸收公众资金。
事实上,除了被这些业务员口中的高额回报蒙住眼睛,最打动各位阿姨爷叔的,还有该公司线下门店的“烟火家常”。被告人许某某在涉案门店挂名副店长,由于许某某一直住在店里,所以每天都会买菜烧饭。一些老年人会经常来店里吃饭,觉得他很好。许某某还会把自己1%的业务提成,通过现金的方式返还给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之前做礼品生意的他,还会赠送一些电水壶、被子等礼品给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
经审计,6人非法吸收资金共计2400余万元。闵行检察院指控,被告人许某某等6人伙同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其行为均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检察官提醒,投资有风险,切勿轻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的宣传,防止落入骗子圈套。面对亲朋好友推荐的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和养老产品等,老年朋友们务必要理性分析,在投资、购买前多与子女及相关专业人士沟通商量,审慎决策,对免费活动提高警惕,莫贪小便宜丢了大财富。
作者:单颖文 杨莹莹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